2007年全國政協提案

案由:在香港創設國際石油交易平台,為中國經濟建設服務

提案人:許智明

提案內容:

我國已成爲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耗大國之一,因此在利用我國有限的能源之外,還需要在國際巿場上拓展油源,才能維持我國持續的經濟增長。爲了維護包括外商在內的企業權益和國際巿場秩序和價格的穩定,也為確保國家的石油安全,建議在香港創設國際石油易平台,為我國經濟建設服務。

近年來,我國對石油的需求增長迅猛,我國對石油的需求還將持續增長,預計到2020年石油需求量將超過3億噸。我國已成爲亞洲原油和油品主要進口國之一,其石油供需情况直接影響到「亞洲基準油價」的確定,我國在亞洲乃至世界的石油市場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隨著中國加入WTO及其逐步的市場自由化,許多公司將主動與我國建立直接的大宗貿易,爲我國大市場服務,而不再以新加坡爲中轉基地。雖然我國已經是石油生産和消費大國,但石油價格仍存在被動接受國際油價的情况,這不但與我國的石油生産和消費大國的地位不相適應。

世界公認的4大石油交易市場之一的新加坡成為石油交易中心和定價中心是其交易成功歷史延續的固有優勢,但它既不是主要的製造商市場,也不是主要的消費者市場。而香港具備「全方位服務」的優勢,除了位於世界主要貿易航綫的區位優勢,與倫敦和紐約那些重要交易中心相互補充的時空優勢,還具備包括專業人才、嚴謹的監管環境、公平公正的營商環境、先進的電訊和商業基礎設施、政府應變能力、東西方文化及多種語言、簡單和優惠的稅制等重要的競爭因素。雖然香港缺乏自然資源,包括油氣資源,但華南和中南地區煉油規模、石油運輸、倉儲等方面的條件均具國際先進規模優勢,可以彌補香港之不足,香港具有條件和潛力成為新的國際石油交易中心。

因此,為在香港創設國際石油交易平台可創造條件,中央和特區政府需要考慮推出更多的措施配合。

(1)利用完全實行市場經濟的優勢,儘快建立石油期貨市場,並不斷推出新產品,吸引外國商家參與巿場活動。隨著我國市場自由化,使許多公司逐步的與我國建立直接的大宗石油貿易,不再以新加坡爲中轉基地,鼓勵各家公司將香港作爲開展離岸交易活動的基地。

(2)促使內地煉廠技術升級與設備更新換代,繼續發展華東、華南的石油煉製業,提高油品質量;建立和擴大石油儲量和基地;加強石油天然氣運輸,幷且拓寬銷售渠道,從而掌握石油産品購銷的主動權,才能在油品價格形成中具有一定的發言權。

香港只有在石油交易交易中顯示其重要地位,才能具備與新加坡的石油貿易業務同時並存的競爭,最終取代新加坡成為區域最主要的石油交易和定價中心。

 

在延長石油副總經理馮大為陪同下,中聯石化主席許智明博士一行在延安煉油廠參觀。

在延長石油副總經理馮大為陪同下,中聯石化主席許智明博士在延安煉油廠聚丙稀成品車間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