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全國政協提案

案由:採取切實措施維護「中國製造」在非洲的正面形象

提案人:許智明

提案內容:

非洲是世界上尚待開發的「市場處女地」,是國際投資者和企業界追逐利潤的新目標,也是消化中國富餘商品的新興市場。和睦友好的中非關系,為今天中國企業和產品進入非洲市場創造了良好的社會環境和條件。因此,中國企業要想長期穩定在非洲國家「淘金」,政府需要作出積極的指導和配合,採取切實措施,維護「中國製造」在非洲的正面形象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重視發展同非洲國家的友好關係,提供了大量不附帶任何政治條件的經濟援助,為今天中國企業進入非洲市場創造了良好的社會環境和友好的合作氣氛。近年,「中國製造」産品,包括服裝鞋帽、電器電信,甚至飛機產品正以價廉物美的特色走進非洲人生産和生活的各個方面,幷樹立起嶄新的形象;很多由中國企業承建的規模大、質量好、檔次高的項目受到了非洲國家政府和人民的廣泛囋譽。

但少數中國企業在非洲投資生産的或者出口的産品,以價格低廉但質量低下,迎合當地居民購買力不強的需要,甚至出現「雞毛服」、「一日鞋」「一月錶」,令非洲商人不時抱怨中國商品質量問題,直接損害了非洲消費者的切身利益,一些非洲國家官員開始對中國製造的劣質商品及假冒商品泛濫表示憂心。2005年12月曾出現一家由中國商家成立之購物中心因仿冒產品及劣質產品遭尼日利亞海關突擊搜查並強迫關閉,甚至出現對中國人的敵視,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

由於上世紀末,俄羅斯商品匱乏,中國倒爺乘機將大量假冒僞劣産品販銷俄羅斯,倒爺發了財,中國産品卻給砸了牌子。2006年底俄羅斯家杜馬通過「683號決議」,2007年4月1日不再允許任何外國人在巿場從事經營,這不僅意昧著數十萬中國商人在俄必須結束攤販零售業務,被迫返國,而整個「中國製造」的商業生命也被毀掉。前車之鑑,必須引以為鑒。

擁有8.6億人口的非洲,是一個新興但是成長相當快的市場。雖然目前非洲的經濟總量僅佔全世界的1%,貿易額也只佔世界貿易總額的2%,但近年非洲的經濟增長速度達到了5%,2005年中非外貿進出口總額已達555億美元。預計到2025年,僅非洲國家的進口額將達到4800億美元。國家胡錦濤主席最近宣佈,今後3年將在非洲國家建立3到5個境外經濟貿易合作區。中國的家電在非洲有了品牌,空調電腦產品都是盈利增長點,非洲是一個潛力巨大、效益理想的商品市場。

因此,無論是到非洲國家去註冊商貿公司,開展商貿業務,或承包工程、投資建廠,還是開發資源,要想長期穩定在非洲大地上拓展業務,國家有關部門必須加強指導和監管,採取有効的措施,樹立良好的中國企業的形象和「中國製造」產品的聲譽,以口碑增強參與國際經濟合作的能力和中國產品的國際市場競爭力。為此特建議:

一、建立海外投資企業資格審核:

非洲是中國企業「走出去」的首選地之一。參與非洲業務的企業主要分為承接大型工程的大型國營企業和避開西方非關稅壁壘的製造業企業。截至2005年年底,中國對非投資已達60多億美元,設立企業800多家。中國政府一貫積極鼓勵和指導各類有信譽、有實力的中國企業進行跨國經營業務,以成熟的成套技術及管理經驗與非洲國家開展工程項目合作。隨著中國企業跨國投資數量的增加,可能出現良莠不齊的情況,因此政府相關部門就應該從源頭上進行把關,在經營理念、管理水準、技術水準乃至質量保障體系方面,建立一套企業是否具備跨國投資資格的檢驗體系,只有建立了的相關檢驗體系,才能正本清源,保證中國跨國企業的基本素質和產品的質量,將潛在的隱患在事前加以控制。

二、政府有責任對中國出口貿易商進行管理,實行出口商品檢驗制度:

據有關材料披露,我國目前全國庫存商品總量至少超過4000億美元,而非洲是我國開拓市場多元化的重點地區之一。因此,很多中國企業,尤其是經營機制靈活的私營企業在非洲或經營商店,或從事進口貿易,或兼而有之,從國內組織貨櫃到有關國家批發或零售,這樣,既有利避開國內激烈市場競爭環境,又可幫助企業將積壓商品變現,實現技術、設備更新換代,增強國際市場競爭能力。

但由於國內日用品市場魚龍混雜,貿易商為逐利拼命以低價進入非洲市場,產品質量勢必參差不齊,損害非洲消費者的權益,一旦非洲居民對中國貨的質量產生了懷疑,對中國貨避而遠之時已為時己晚。鑒於這正是日後會影響到中國企業和產品走向非洲的因素,因此,政府部門有責任對從事非洲貿易的商家進行必要管理,對其出口商品質量實行必要檢驗制度。

三、建立一套易操作、可反饋的監察機制:

非洲是面積3000多萬平方公里、涵蓋53個獨立國家的地域,為了保障中國企業形象和產品的聲譽,建議通過我國駐外使領館商務部門引導,以華僑社團組織為基礎、以中國企業為對象,成立當地的中國商(協)會或類似機構,並在各地設分支機構。協調中資企業利益、加強與當地政府和工商界的交流、維護合法權益、推動與當地共同發展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這些商會將成爲督察所在國所有中國企業經營形象、中國產品質量、產品巿場需求的執行機構,向當地居民宣傳我國的對外開放政策,增加所在國民眾對中國企業和產品的瞭解。同時,通過商會將當地企業的經營資訊反饋回國內政府相關部門,一方面可以總結經驗,完善企業跨國投資的檢驗系統;另一方面可以通過行政措施,對存在不良經營行爲的中國企業加以勸予;警告幷責令其改正,降低負面效應的蔓延範圍及損害程度。

由胡德平為會長,許智明博士等為副會長的中非民間商會東非四國考察團考察訪問世界第四大島國──馬達加斯加共和國,為中國近三十家大型民營企業到非洲尋找投資機會。

中聯石化主席許智明博士(左)在馬達加斯加石油區塊鉆探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