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至今日,人們還未能定論酒從哪個年代於何地生產,酒又是誰發明的,反正千百年來,酒與人類生活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據說距今七千多年前的「神農時代」,我們的祖先們已懂得種植釀造酒的原料和進行釀酒。儘管儀狄、杜康造酒的傳說,說法不一,但無可爭辯的是早在四、五千年之前,我們的祖先就已經開始釀酒和喝酒了。酒文化已成為人類文化寶庫的一個重要組成部份,即使是沉浮商海的我,在香港和內地也設置了酒窖,儲存名酒佳釀,不時與一眾新知舊雨品嚐享用,談天說地,海闊天空。酒文化之深入民心可見一斑。

酒,自古以來,就一直浸潤著整個人類社會,喝酒一直扮演著調劑身心餘興的角色。從天子到子民,男婚女嫁,慶生奠死,逢年過節,一概離不開酒。三杯下肚,有謂能使人的本性復歸,惡者善,懦者勇,愚者靈,困者奮其怒,強者激其氣,權者決其法。的確,人們的喜、怒、哀、樂,都離不開酒,衍生至今日的國酒文化,酒與人類的生存與發展均聯繫在一起。

許智明博士與中共中央警衛局局長由喜貴上將在一起。

 

我是典型的南方人,生活習慣與一般南方人無異,南方人一般不善飲酒,且酒量較淺,所以我投身商場之後相當長的時間,仍然煙酒不沾。自上世紀九十年代投資北京並常駐北京之後,結識了我的人生恩師由叔。我在京十年,只要我有心事要向人傾訴,倫理上有疑惑需要解答,工作中遇困難需要面對時,我就會很自然地找由叔聊天,而由叔就在中辦的小橋招待所教曉我把酒笑對人生。可以說是由叔將我帶入國酒茅臺的世界,由叔他「用情專一」,唯飲茅臺,我也因此逐漸認識和喜歡國酒茅臺,進而對國酒茅臺產生敬重之情,並從中獲取奮鬥的動力,贏得人生中最大的滿足。

記得我第一次飲酒就在中辦小橋招待所,那是在十多年前北京隆冬的一個中午,室外下著鵝毛大雪,我所尊敬的由叔請我與他和內地一位知名將軍午餐,飯桌每個座位前各放置了一瓶酒精含量53度的茅臺酒,由叔定下「規矩」:每人「限量」茅臺一瓶。從沒有飲酒經驗的我,只是懷著對由叔的敬重之情,居然也有「初生之犢」的勇氣,毫不猶豫地執行「命令」,在由叔的力勸之下,也將一整瓶茅臺灌下。那時我想:每個人胃的容量相差無幾,您們能將酒水喝下,我又為何不能?

結果當然是可以想象的:喝完酒後,由叔還樂滋滋地與那位將軍打網球去了,而我則經歷了五臟翻騰、天旋地轉,飄飄欲仙,腳軟無力,踩地如棉,在司機的協助下好不容易才扶墻走出大門爬上車,乘車像在空中「飄」似的回到住處。當時,正值北京高麗營地震,我仍然躺在床上數著大地晃動的次數和估計震級,但卻無力下床逃生,之後昏睡了整整一天。第一次感受到茅臺給予我「飄」的感覺。事後,我向由叔談了自己難忘的經歷,由叔笑著說:「很羨慕你有這樣的體會,可惜我本人卻從來找不到這種感覺。」

許智明博士歡迎北京巿人民檢察院檢察長許海峰大檢察官到訪並參觀其香港許宅「智廬」酒窖。

 

在一次次的把酒暢飲中,由叔給我講了不少革命前輩與國酒茅臺的「感情」軼聞趣事:一九五零年國慶籌備,周恩來總理就明確指示要用茅臺作為「國宴用酒」。由叔告訴我,常飲茅臺能吸取天地間之精華,能感受和領略到周恩來總理的博大胸懷和壯志豪情,並檢驗人們是否能具許世友將軍對毛澤東主席那樣的無限忠誠。由叔善用酒文化去表現忠義,我也從中得到啟發和教益。

朋友聚首把酒暢飲,人生一樂也!酒仙李白「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的詩句,是鼓勵人們喝酒及時行樂。但是喝酒也不一定頹廢意志,麻痺思想,本人則是藉與友把酒暢飲抒發情感,定立志向,施展抱負,令自己的人生價值升華。

我還有一位在全國政協擔任要職、亦師亦友的人生導師,他是我在中華全國工商聯的前領導,也是他在與我把酒笑談天下間,教曉我「致富思源,富而思進」、「先義後利」或「只義莫利」的做人哲理,也是他啟發我「商場奮鬥為了賺錢,賺錢為了花錢,花錢要花得有意義」,使我確立決不做將金錢放在保險箱裡的「守財奴」,而將所得的財富「取之社會,用之社會」的人生價值觀。如果沒有國酒茅臺作為紐帶,沒有這位亦師亦友的知己的教導,就可能沒有我正確人生觀的樹立,也就沒有我對社會的扶貧貢獻。

多年前,在他與中央統戰部和中華全國工商聯時任領導帶領商界朋友參與光彩事業扶貧工作的日子裏,我晚上經常到他家「上班」,我們邊飲紅酒邊研究工作,每晚人均「消滅」多瓶紅酒,而無需特別的佐酒佳肴。由於連續飲用大量紅酒,數月之後,我們同時患上了「痛風」。以後周未假日小聚,我們改飲洋酒「藍帶」,其後我們身體也感不適,他被醫院查出心血管堵塞,我也被查出心臟早搏,以後,我們改飲國酒茅臺至今,一直精神爽利,說明好酒可以放心喝。近年,他多次陪同全國政協領導訪港,完成公務後,即便夜深他也會抽空與我及一眾好友暢飲茅臺直至凌晨,國事、家事、友情、心情盡在酒中。

中國貴州茅臺酒廠董事長、總工程師季克良(中),貴州茅臺酒
廠黨委書記、總經理袁仁國(右)用國酒茅臺熱情招待到訪茅臺
酒廠的許智明博士(左)。

 

根據飲酒的心得,我將俗語「酒逢知己千杯少」作了文字調整,改為「酒逢千杯知己少」。事實上,聚眾飲酒容易,能把酒言歡而成為良師益友的知己卻很難尋求。而一旦成為知己,卻又是千杯萬盞,一醉方休。

時至今日,能與我成為「見面不喝醉不算完」的酒友知己更是鳳毛麟角─除了由叔、我那位在全國政協任職的良師益友之外,我還有一位尊敬酒友知己─舒老,他原是內地某省的「父母官」,他不管是在位執政期間,還是退居二線後擔任「閒職」,只要與我見面,之後接著便是「一醉方休」。而舒老與我都有一個「共通點」,即一般酒宴和社交應酬都是「一杯起,兩杯止」,決不「貪杯」且無酒癮。但知己聚首則會盡興豪飲,無所顧忌。令人難以置信的是,我這位知己原來胃已切除三分之二,「不怕死」的共產黨員特徵和性情中人的性格在我們暢飲茅臺中表露無遺。如果將我的「勇敢的」知己酒友的歷史延伸,不難發現他雖位居要職,卻「兩袖清風」,拒賄抗腐,「刀槍不入」。相反,他對社會主義信念之執著,對同事之熱忱,對工作之認真,則給每一個接觸過他的人留下深刻印象。

許智明博士在貴州茅臺酒廠參觀國酒茅臺酒窖。

 

我認為:現代人的生活應該是色彩斑斕的,如果有人不曾享用和認識國酒茅臺,未能從國酒茅臺中享受生活和精神上的真正樂趣,應該說是人生的一大缺失和遺憾,我想舒老一定贊成我的觀點。

但我始終記住由叔給我的一個忠告:人生中不要與不喝酒的人物交知心朋友,這類人定有很深的城府,可能會成為日後思想溝通的不可逾越的障礙。

 

最近,我十分榮幸地在貴州省政協副主席、貴州省統戰部長伍席源先生的幫助和精心安排下,有機會到訪了飄滿茅臺酒香的「森林之城」貴州省仁懷巿,在國酒茅臺廠內生活了數天。當年,中國工農紅軍長征途經貴州仁懷巿時,周恩來總理曾將國酒茅臺稱為「聖人」。我到訪國酒茅臺廠,內心有「朝聖」的感覺,非常親切,又十分激動。

十多年來,我經過國酒茅臺的「洗禮」和長輩的酒文化熏陶,我慢慢從良師益友中學識許多做人的道理,從中品味和體會國酒茅臺的魅力。心情好時,可藉國酒茅臺抒發情感、醞釀創意;在情緒沮喪或精力不支時,喝點國酒茅臺酒也能令自己克服憂鬱恐懼和補充體力;在遭遇困難和失意時,國酒茅臺也給予我無窮的勇氣、力量和智慧。的確,在日常生活中一旦有了國酒茅臺,情況顯然會大為不同。會讓人們感到心情舒暢,便於與朋友或伙伴展開無拘無束的對話,即使醉酒,也是真情流露,無可厚非。國酒茅臺,是我得意和得力的「忠實朋友」和人生「伙伴」。如今我身臨其境感受國酒茅臺文化的生命氣息,真有回到家裏的感覺,留下了終身難忘的印象。


這次在茅臺廠裏,舉杯暢飲茅臺酒,確為人生一樂事,感覺十分興奮,終身難忘。連續數天,日日與茅臺人和茅臺賓朋一起,餐餐與國酒茅臺為伴,我更是來者不拒,杯杯到肚,欲罷不能,一醉方休。特別是茅臺酒廠季克良董事長,這位帶領茅臺人將國酒茅臺再創高峰而「超齡服役」的領導,在百忙中仍陪同和宴請我,令我深為感動。

據說茅台酒廠的人沒有患癌症的,茅臺酒是否能抵抗病毒,這有待醫學研究論證。但是迄今為止,國酒茅臺是所有白酒中唯一集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和原產地域保護產品三項認証於一身的健康食品。茅臺人常說,茅臺酒其卓越的品質條件之要求是永遠不會因任何因素的改變而改變的,適量飲用茅臺酒不傷身體而只會強身健體則是不爭的事實。

茅臺酒不僅是與法國的白蘭地和蘇格蘭的威士忌齊名的世界三大名酒,也是地位超然的「國酒」。一九四九年,毛澤東主席在北京舉杯慶祝建國時,喝的是茅臺酒;建國後,周恩來總理宴請美國總統尼克松的「指定飲品」是茅臺酒,開創了中美建交的歷史;聽說,最近胡錦濤總書記在中南海設宴與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把酒言歡,指定飲品也是茅臺酒。用國酒茅臺化解歷史的恩怨,用國酒茅臺維繫雙方的共識,國酒茅臺見證了無數的歷史時刻,也背負二千多年的文化積淀,這是其它名酒不能望其項背的。


我十分高興地看到國酒茅臺在季克良董事長的領導下,茅臺集團獲得了持續、穩定、健康的跨越式發展。2003年,茅臺酒的年產量突破萬噸大關。貴州茅臺酒股份有限公司作為中國內地上市企業,市值超過63億元人民幣,是「2004中國最具競爭力上市公司二十強之一」的龍頭企業。

科學依據證明「離開茅臺鎮就生產不了『茅臺酒』」,茅臺人利用茅臺鎮獨有的環境條件,開創並取得了國酒茅臺發展的矚目成就,利稅率及人均創利稅率高居國內企業榜首,如果將國酒茅臺的全部稅收都集中於中央財政,國酒茅臺廠所在地政府而沒有任何的稅利得益時,這並不符合巿場經濟發展的原則,地方政府難以保持精心呵護,倍加保護國酒茅臺環境的積極性和持續發展的條件。

酒業趨向多元化的格局,釀酒企業之間在文化營銷和規模、銷量方面都存在競爭,貴州仁懷巿政府如不對維繫國酒茅臺生存發展所在的生態環境作出保護和改善,即便國酒茅臺廠作出再大的努力,其效果也可能是事倍功半。

因此,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合理分配國酒茅臺的稅收和當地政府承擔茅臺酒廠生態環境保護的責任,這相互依存問題的解決,應該盡快提上議事日程,予以認真的研究和解決,以便為國酒茅臺未來的發展創造更加有利的條件和提供足夠的保障。


正因為茅臺是國酒,品牌、文化與品味都比較高;正因為茅臺從生產到存放和包裝出廠,前後需時差不多要五年或以上的時間,才能推出市場銷售且產量有限,所以,國酒茅臺不能為市場旺需「急功近利」而放鬆或降低茅臺酒的質量。雖然現時茅臺酒廠有生產80年,50年,30年,15年等不同年份的茅臺酒或紀念版酒,但基本上都是在最近的年份進行勾兌而成的,這使人們感覺與實際的年份酒仍有分別。最近,我無意中在內地和香港的零售店搜購到一批1978年和1997年入樽出廠的茅臺酒,品質非同一般,使我興奮了好久。

鑒於此,在將全年茅臺產品投入巿場仍然無法滿足巿場需要的情情況下,茅臺酒廠也宜在每個年份留出一定產量比例的酒作為儲備,逐漸將「年份制茅臺酒」系統化,多樣化,不斷提升產品的品牌內涵,進一步提升中高檔產品的比重,給消費者帶來更多體驗和選擇的機會,使消費者認同國酒茅臺的文化理念。

由於「年份制茅臺酒」的價格可以有別於標準裝,所以國酒茅臺的成本和向政府提供的稅利不會減少,相反,更有可能因為茅臺酒檔次的提高而令稅利增加。隨著產品的品牌內涵不斷提升,給消費者以更多的回饋,使更多消費者認同國酒茅臺的文化理念。


得天獨厚,物華天寶,特殊和奇異的自然環境和民族文化,造就了中國白酒家族中的金枝玉葉─國酒茅臺。依托這樣久負盛名的國酒茅臺文化,一定可以開發出具有國際品牌的「國際茅臺文化」。

一九一五年,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在「土罐子」包裝的茅臺無人問津之時,參展商靈機一動,把一罐茅臺酒摔碎,頃刻間令整個展覽會瀰漫茅臺的香氣,吸引在場的顧客,其優良的品質為人們所認識和接受,於是茅臺酒拿到了國際金獎,創造了「摔破一瓶酒,贏得一個獎」的傳奇,茅臺因此與法國科涅克的白蘭地和蘇格蘭的威士忌,並列為世界三大名酒。那麼,今天,我們絕對有理由相信,通過茅臺人對發展國酒茅臺所作的不懈努力,也一定能將國酒茅臺難得的歷史和發展條件再次推介給整個人類社會,讓全世界了解和接受:國酒茅臺不單是全中國最好的酒,也是全世界最好的酒!

國酒茅臺要面對的問題,是如何增加產量和保持質量,並進一步加大宣傳和推廣力度,而擴大市場佔有率。貴州仁懷巿具備獨特的酒文化和國酒茅臺品牌的條件優勢,在具有國酒茅臺品牌的同時,全力保護和發揮中國獨有的國酒文化條件的優勢,推廣至全國和國際市場,逐漸提高城巿的知名度,為自己實現國際小都市的目標,創造物質和文化上的儲備。

本人很高興地看到:由國酒茅臺引伸出的「國酒茅臺文化」正在為國人和香港同胞乃至外國友人所接受,我在香港寒舍「智廬」宴請來訪的湯加王國國王陛下陶法阿豪‧圖普四世伉儷,墨西哥前總統塞迪略伉儷,俄羅斯科學院院長奧西波夫院士,俄中友協主席季塔連科先生,馬達加斯加共和國總統瓦盧馬納納伉儷,緬甸前總理欽紐將軍,全國政協副主席、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主席經叔平先生,全國政協常委、中華全國工商聯副主席劉永好先生、張宏偉先生等多國政要和內地政商界貴客,一概以國酒茅臺款侍;即便在香港日常招待諸多來自世界各地和內地賓客以及商界同行,我也會「一視同仁」,都是用國酒茅臺宴客,與賓客共飲茅臺,探討世間事,皆大歡喜,不亦樂乎。

其實在內地和香港都有很多寄情國酒茅臺的社會精英豪傑,雲南省委書記白恩培先生、廣西壯族自治區區委書記曹伯純先生、廣州巿政協主席陳開枝先生,香港政商界知名人士楊孫西先生、徐展堂先生、劉漢銓先生、林廣兆先生、計佑銘先生等都是國酒茅臺的「超級擁躉」,他們無時不在關注著國酒茅臺的成就,並為國酒茅臺的推廣和發展出力。在茅臺集團和香港各界的共同努力下,香港已成立了「香港茅臺之友」協會,致力向國際推廣國酒茅臺,我作為「茅臺之友」的名譽會長,本人非常樂意做一輩子國酒茅臺的忠誠朋友和義務宣傳員。我衷心希望有更多的各界朋友在工作和生活中獲得國酒茅臺的更大能量,譜寫出絢麗多彩和有為不悔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