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可見酒與人生有著不解之緣。一個人出生滿月時,親友要來飲滿月酒,到成年結婚時,人們要來飲喜酒,即使有人走完人生的旅途,悼念者還要飲白事酒寄託哀思,更不要說在日常生活中要飲那花樣眾多的生日、交際、慶功之類的酒了。一個人融入社會,要完全不飲酒幾乎是不可能的。

忙中偷閒,許智明博士在「智廬」酒窖自得其樂。
親朋好友聚首,雖說有情飲水飽,但有酒則更妙。飲酒能聯絡感情,活躍氣氛、增進友誼,使人推心置腹,心馳神往,無論是新知舊雨、達官顯富,還是士農工商,只要同飲幾杯酒,友情天長地久。
飲酒還能為人排憂、減愁。在我人生事業遭受挫折的危難時刻,在我先父去世後三年間的痛苦歲月裏,茅臺酒一直不離不棄的陪伴著我,給了我超越自我的勇氣和成就事業的力量,而葡萄酒則拓寬了我更多的國際視野,使本人有條件站立在國際的舞臺上。

許智明博士的許宅「智廬」酒窖內的橡木桶令人嘆為觀止。
二十多年來,本人經歷了從「滴酒不沾」到「酒精考驗」的演變過程。是酒,使我從中吸取了靈感,增添了勇氣、智慧和力量,助我不斷戰勝人生中的各種困難。某種意義上講,酒成全了我的事業,使我在中國和香港乃至國際間有所建樹。豐富多彩的人生不能沒有酒的參與,有了酒,人生便多幾分靈感,幾分愜意,幾分詩情,幾分勇氣,幾分智慧……。
在酒文化的背景下,作為一介平民,我在商海沉浮,作為一個社會活動家,我在社交場合闖蕩,無酒不成宴,無酒不談商,無酒不論政,無酒不能成就大事,中國的酒文化引發了我對酒的興趣,並促使我對酒文化不斷地探索和追求。我在香港、內地和國外的寓所都設有酒窖,僅香港寒舍「智盧」的酒窖面積就有數千平方米,這裡有我從世界各地收集回來的數以噸計的各種美酒佳釀。

俄羅斯科學院院長奧西波夫教授在其莫斯科郊區別墅熱情接待到訪的許智明博士,並同許智明博士把酒論人生。
在與室外形成顯著溫差和光差的酒窖裡,濕冷的空氣在柔和的燈光中夾帶著美酒佳釀滲出的芳香,古色古香並配著銅鼓櫈的小酒桌上,四周擺滿了酒杯、調酒器具和與酒文化相關的書籍資料。各類從國內外搜集回來的名酒佳釀琳瑯滿目,有序地放置於酒架中。在不同區域的特製酒架上,數量最多的要算是飄著紅綢絲帶的數以千計不同年份的瓶裝茅臺和數千瓶瓶裝的黃酒「古越龍山」了,至於廠家為我特製的50公斤壇裝黃酒和箱裝茅臺酒則分類置於酒窖內側一角。
在我收藏的紅酒區內,一列巨型的法國橡木酒桶堆放於吧臺兩邊,特製的酒架和恒溫酒櫃內,價值數以千萬港元的紅酒正在裡面沉睡著……。

許智明博士在香港許宅「智盧」熱情地接待到訪的俄羅斯科學院院長奧西波夫教授伉儷、俄中友協主席季塔連科教授,並共同把酒歡聚。
宅中酒窖,是我一塊小小的「私人王國」。工作之餘或在工作的間隙,悄悄地閃入這塊小小的空間,把整齊排列在架上的各類名酒望上一眼,流覽一遍形狀各異的酒瓶,就像欣賞收藏的藝術品一樣。它們會溝起我昔日尋訪世界各地心儀名酒的往事和獲得國內外領袖及世界各地知己們惠贈名酒的記憶,緊張的神經一下子就得以鬆弛,心裡總是感到甜絲絲的。
中國的酒文化淵源流長,雖然歷史最長的當屬黃酒,但最能代表中國酒的莫過於白酒了。早在一萬多年前,中國就是世界上最早的三個農業中心之一,五穀類糧食產量大、品種多,為中國當時的釀酒和酒文化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中國的諸多酒種中,迄今為止產量最大的仍是穀類蒸餾酒。為了增加對中國酒文化的感性認識,我曾千里迢迢「考察了」貴州「茅臺」酒廠、四川宜賓「五糧液」酒廠和浙江「古越龍山」酒廠,並將本人對中國白酒和黃酒的感受和感想,用文章的形式記錄下來,拙著有「國酒茅臺能量大」、「紹興老酒換新天」,記錄和引出諸多聯想,這也算是我對中國酒文化的學習和探索吧。

馬達加斯加共和國總統拉瓦盧馬納納到訪香港,許智明博士在許宅「智盧」設宴並舉杯歡迎貴賓到訪。
而近年拓展海外事業,本人有越來越多的國際交往,原本對中國白酒、黃酒的興趣,開始延伸至對外國和中國紅酒的關注,近年我還不遠萬裡走訪了法國、義大利、美國、澳大利亞和中國諸多的葡萄酒酒莊,親身學習和體會紅酒的文化,這篇文章就談談我自己對葡萄酒的一些心得和體會。
中國人飲酒講的是一種感情,這種情感體驗和表現在餐桌上。「感情深,一口悶,感情淺,舔一舔」,這好像是中國宴席餐桌上的規矩。如果你能喝酒,或者你雖然不能喝酒,卻敢於硬喝,一切都豁出去了,常常可贏得對方的信任。所以,「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大喝特喝,不醉不休已是商場的潛規則;「寧傷脾胃,不傷感情」成為商人酒場上的座右銘,而且中國的酒文化讓國人更容易接受酒精濃度甚高的糧食釀制的酒。十多年前在內地的酒席上,偶爾才出現的紅酒,那多數都是為不勝酒力的女士或交情未深的客人而準備的社交飲料,如此而已。

許智明博士在許宅「智盧」宴請恒基兆業集團主席李兆基博士和中國道教協會會長任法融道長,許智明博士向來賓敬酒。
然而,酒風也是可能改變的。多年前中國國家領導人已鼓勵飲紅酒,帶頭以葡萄酒宴請外國來賓;昔日創業時鍾情於中國烈酒文化的內地民企精英,在事業有成之後也紛紛飲用有益健康的紅酒,而本人由於海外投資的關係和擔任名譽領事的工作職責,使我有機會和較多的國際友人接觸和交往,因而有更多的場合飲用葡萄酒。葡萄酒是國際通用的交際工具,飲葡萄酒似乎已成為一種具有與國際接軌意義的行為。不少國際友人對葡萄酒有著很高的認知水準,是他們引領著我進入了葡萄酒欣賞和品味的新領域。從中國社會精英對葡萄酒的喜好取向,顯示著中國紅酒文化的發展,它將伴隨著中國經濟的進步而走向國際化。
我與俄羅斯科學院院長奧西波夫教授交往十多年,我作為俄羅斯科學院的榮譽博士,奧西波夫教授既是我的好老師,也是我的好朋友。我們每次見面交流都有紅酒相伴,每次都離不開葡萄酒產地、品牌和葡萄生長種植、葡萄釀酒技術、飲酒器皿以及葡萄酒品飲的禮節、風俗、逸聞等相關話題。奧西波夫教授向我傳授葡萄酒文化和歷史的知識,令我對葡萄酒充滿敬仰的感覺。他對葡萄酒熱情的歌頌,使我對葡萄酒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和要認識葡萄酒歷史的衝動。我就像是一個年少的學生被這位老師帶進了西方的國家博物館,雖然未能完全看懂那裡的名晝和藝術品,但已被那莊嚴的場景、絢麗的色彩所陶醉。在這樣的氛圍下,我每次與這位良師益友品嚐葡萄酒,都會感覺到特殊的滋味,這是在品嘗真正意義上的葡萄酒和西方的文化藝術。

許智明博士陪同恒基兆業主席李兆基博士參觀許宅「智廬」酒窖。
與中國以糧食為原料蒸餾工藝釀造的白酒及發酵工藝釀造的黃酒不同,葡萄酒是以新鮮葡萄為原料,經輕微壓榨後利用酵母菌發酵釀制而成的酒精度不低於7%(V/V)的各類酒的總稱。紅酒是紅葡萄酒的簡稱,也是葡萄酒統稱,但紅酒準確而言,卻只是葡萄酒其中的一種。按酒的色澤來區分,葡萄酒可分為紅葡萄酒、白葡萄酒、桃紅葡萄酒三大類。根據葡萄酒的含糖量區分,分為幹紅葡萄酒、半幹紅葡萄酒、半甜紅葡萄酒和甜紅葡萄酒。按酒的二氧化碳的壓力來區分,葡萄酒包括無氣葡萄酒、起泡葡萄酒、強化酒精葡萄酒、葡萄汽酒和加料葡萄酒。葡萄酒之所以流芳百世,是因為它的成分十分複雜,既有酒精、果糖和甘油,又有酒酸、果性、礦物質和單寧。此外,貯存葡萄酒的橡木桶和酒瓶的軟木塞也起著無可替代的作用。橡木桶會幫助酒質成長發育,令葡萄酒增加礦物質和有機體,並從中攝取獨特的糖分與木單寧,從而產生優雅的芳香。而軟木塞則既能密封酒瓶,又能滲入微量氧氣促進葡萄酒的各種自然成分緩慢地分解和聚合,進而使酒更香、更醇,單寧更加柔潤,結構更加均衡。

許智明博士在許宅「智廬」酒窖里向中華總商會會長霍震寰先生介紹俄羅斯前總統普京閣下致送的「克里姆林宮伏特加酒」。
正因為葡萄酒的“身份”高雅,所以飲葡萄酒是十分講究過程的,不能囫圇吞棗地把酒吞下肚就完事。品嚐一瓶好酒,往往開瓶塞就得化費一小時,然後醒酒一小時,一餐飯沒有三、四小時殊難圓滿。席間需要用鼻子聞,用眼觀察,更要用心去品,品嘗過後,還要有品酒的見解和議論,系統地認識、回味、體驗、探索箇中奧秘。經常飲用葡萄酒,你不難發現:世界上沒有兩瓶完全一樣的葡萄酒,就像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一樣,每一瓶葡萄酒都充滿神秘感,其不可預測性,意味著開瓶後會給你帶來什麼樣的驚奇與驚喜。即使是同一瓶,由於醒酒時間、飲用濕度,酒杯深淺、菜肴搭配的不同,也會呈現出微妙的差異。所以,飲葡萄酒其實就是一次愉快的去未知地的旅行,有期待,有驚喜,同時充滿了發現的樂趣,這也是飲葡萄酒最有趣的地方。
在中國及香港,我的紅酒酒友不多,但聚會卻不少,席間飲多飲少則隨個人喜好,輕鬆自在。我喜歡不時與我的酒友如佛山的葉劍明、鳯凰衛視的董家耀、石齊平、何亮亮等品賞葡萄酒,把酒言歡,把酒論政。因為他們都是對紅酒很有研究的專家,所以每次聚會品飲葡萄酒,都是進行心得的友好交流和傳遞葡萄酒巿場的最新資訊,接著就會引發最新的政經時事話題,海濶天空,指點江山。性質溫和的葡萄酒酒力,雖能使人興奮,但又不失清醒的意識,使大家傾情於各抒已見,甚至激烈辯論,在這種狀態下不僅有情感的交流,還有思想的碰撞,產生思想的火花,常常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湯加王國國王陛下陶法阿豪‧圖普四世到訪許宅「智盧」,許智明博士設宴,並向湯加王國國王陛下陶法阿豪‧圖普四世敬酒。
西方文化的基礎就是《聖經》,《聖經》中有500多次提到了葡萄酒。耶穌在最後晚餐時端起葡萄酒對參宴者說:「今後你們就喝它,它是我立約的血,它為多人所流,替多人贖罪。」《聖經》中耶穌就是用葡萄酒來代替祂的血(聖血),可見葡萄酒在宗教信仰和宗教儀式中的崇高地位。
另有一則記載說:上帝創世後,決定引發洪水清除地球上的邪惡與殘忍。亞當與夏娃的子孫攜物種乘「諾亞方舟」,在洪水中漂流了七個多月,來到了阿拉拉特山,種下的第一株植物就是葡萄,開始了用葡萄釀酒。而根據現代古植物學家的考察,就在該地區發現了人類栽培過的葡萄種子的化石。這剛好與《聖經》巧合地引證了葡萄的起源。

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邀請許智明博士訪問台灣,並熱情宴請許智明博士,互相敬酒並致上良好祝願。
根據目前的考古資料推斷,7000多年前的小亞細亞裡海和黑海之間及其南岸地區,都可能是最早開始栽種葡萄,葡萄酒早在五六千年前就伴隨著古文明誕生了,而古波斯即現在的伊朗則可能是最早開始釀造葡萄酒的國家。之後葡萄酒就已逐步成為人類的飲料。西元前3000年的古埃及人已飲用葡萄酒。在金字塔的壁畫中,就有描繪採摘葡萄及釀造酒過程的圖案。之後,葡萄酒的釀造方法便從埃及擴展到現今的以色列、敘利亞、小亞細亞和裡海沿岸。歐洲最早開始種植葡萄並進行葡萄酒釀造的國家是希臘。一些航海家從尼羅河三角洲帶回葡萄種植和葡萄酒釀造技術,並逐漸在歐洲廣泛傳開。西元前6世紀,希臘人把小亞細亞原產的葡萄通過馬賽港傳入高盧(即現在的法國),並將葡萄栽培和葡萄酒釀造技術傳給了高盧人。隨著羅馬帝國的擴張,葡萄栽培和葡萄酒釀造技術迅速傳遍法國、西班牙、北非以及德國萊茵河流域地區,並形成了很大的規模。隨著航運業的發展和人們發明使用雙耳尖底陶瓶盛裝葡萄酒的出現,使葡萄酒成為當時相當重要的貿易商品,葡萄酒有了廣大的市場。葡萄栽培和葡萄酒釀造的技術是從南向北傳播到歐洲各地再推向全世界。

廣東省王華華省長宴請許智明博士,許智明博士向王華華省長伉儷敬酒致謝。
葡萄酒是人類最早的發明創造之一,在很多的古代文明中都佔有相當重要的位置。在人類歷史上,尤其是歐洲文化中,葡萄酒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般認為,葡萄栽培和葡萄酒釀造的技術,正是漢代張騫出使西域時,通過西域接壤的新疆一帶沿著絲綢之路傳進了中國內地,而「葡萄美酒夜光杯」是唐代詩人王翰所作的中國人幾乎都耳熟能詳的詩句,就是葡萄及葡萄酒這種外來品與中國傳統文化相融合的結晶。所以說中國的葡萄酒歷史起源于西域古國,並且有著美麗的傳說,甚至具有確切的歷史考證。

許智明博士與佛山電力總經理葉劍明先生把酒論酒。
西元前2世紀,塔里木盆地一帶共有「西域三十六國」。其中,地處尼雅的王國是其中一個最富庶的城邦,文字記載著他們的葡萄種植和紅酒釀造早就盛行的事實。當然,隨著尼雅古國謎一樣的消失之後,葡萄及葡萄釀酒技術也隨之湮沒,只剩下考古學家們挖掘出的支零破碎、殘瓦斷簡中可以約略摸索出當年那一段曾經無限輝煌的葡萄酒文化。僅此也足以證明中國的葡萄種植以及葡萄酒的釀造工藝至少也有3000年的歷史,這是中國乃至東方最早的葡萄酒文化的發源地。據史書的記載查證,之後經過魏晉南北朝唐宋元三朝的傳承,這種葡萄釀酒技術得到較好的應用,但當時葡萄酒只是作為一種流傳在王權貴族以及部份文人墨客之間的珍貴飲品,沒能得到更大範圍的應用和推廣。
明朝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多處提到葡萄酒的釀造方法及葡萄酒的藥用價值。據《本草綱目》記載:葡萄酒有「暖腰腎、駐顏色、耐寒」的論述,證明葡萄酒有恢復疲勞、促進血液循環、增進食欲、幫助消化和美容的效用。

佛山電力總經理葉劍明先生與許智明博士進行紅酒文化的交流。
直到1892年愛國華僑張弼士先生,投資300萬兩白銀,在山東煙臺建立張裕葡萄釀酒公司。聘請奧地利人擔任釀酒師,引進120多種釀酒葡萄品種成功在中國煙台栽種,並引進國外優良的釀酒工藝和釀酒設備,使中國的葡萄酒生產,走上工業化大生產的道路。當時的中國卻內憂外患,大多數酒廠衰落,甚至倒閉是最終的結局。直至新中國成立之後,葡萄酒業得到政府的重視,才慢慢地再次發展起來。因此,一波三折的中國葡萄酒業的發展,使中國未能更早地形成具有其特色的葡萄酒文化。然而,葡萄酒在中國也有悠久的歷史則是不爭的事實。
中國與西方酒文化的酒俗酒禮、餐桌禮儀、餐飲結構乃至行為規範都有著很大的差別,特別是葡萄酒在西方有著數百年不斷延續的燦爛發展史,無論對優質葡萄品種的種植乃至釀酒工藝、酒的整體品質,還是葡萄酒文化都具有完整和系統發展的優勢,雖然中國的葡萄酒也有悠久的歷史,但能得到很好的發展也只有最近的數十年間。但中國作為一個多民族和文化多元化的國家,學習和借鑒西方的成功經驗和發展模式,逐漸吸收和實現西方葡萄酒文化的精華,把西方外來的葡萄酒文化與中國本身的酒文化更好的結合起來,洋為中用,好為中用,對於提高中國國民的整體文化修養和健康水準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許智明博士在許宅「智廬」宴請中央統戰部胡德平副部長,與鳯凰衛視石齊平、毛峰等把酒言歡。
學會欣賞葡萄酒文化。國際市場上流行的葡萄酒品味獨特,格調高雅,代表了一種健康的生活理念;飲用葡萄酒有利於健康,代表未來飲料酒的消費潮流,已逐漸為中國人所認識。但中國缺乏「葡萄酒文化」的標準和普及條件,消費大眾對葡萄酒和伴隨的西餐文化的認知不多,甚至是陌生的。特別是隨著地球村時代的來臨,世界趨勢轉變,葡萄酒成為全世界共通語言持續讓人接受,歷來提倡吸收世界文明的中華民族也不例外。我們對葡萄酒蘊含的高深學問可以通過眼看、鼻嗅、口嚐親身去感受它的迷人之處,增強對葡萄酒的欣賞與辨別能力。在理解優質葡萄酒取決於產品的產區、酒莊、法定等級、年份等因素上,尊重每一種酒的歷史傳統和產地,忠實於講究的是個人喜好,忠實於品飲酒時自身的感覺。隨著葡萄酒文化的傳播和普及,葡萄酒作為高品位產品,一定會讓越來越多的中國人所認同和接受,使它從餐桌上一種飲品,演變成為具欣賞價值的一種恒遠常存的生活藝術。

許智明博士與鳯凰衛視副台長董家耀、時事評論員何亮亮把酒論時政。
葡萄酒文化啟發良好的飲酒習慣。葡萄酒與中國的白酒文化和飲酒習慣是有明顯差別的。中國人飲酒當然也講究酒的品位,但是更講究的是飲酒的熱鬧,雅者吟詩賦詞,俗者行令猜拳,溫文爾雅絕非是諸多中國人飲酒的做法。於是中國的白酒文化的最佳體現就是:大杯並大口飲,醉方休。中國民間傳統習俗人們飲酒不用酒杯而用大碗,不管白酒紅酒黃酒什麼樣的酒,也不管酒精濃度高低,舉杯一口悶,飲酒不醉不叫飲酒;只有醉了才覺得盡興,否則就覺得未能盡意。酒桌上推杯換盞,變換花樣的勸酒,吃出氛圍,喝出交情,談成生意,擴展人脈,似乎是一種飲酒的潛規則了。飲酒的方式不僅是民族文化的體現,其實對於中國人來說,還深藏玄機,它是一把看不見的金鑰匙。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喝酒的目的。

許智明博士與陝西省吳登昌副省長和延長石油沈浩董事長把酒談合作。
而西方人對葡萄酒的飲酒文化則單純得多。細品慢飲,享受飲酒的整個過程:當用開瓶器小心打開葡萄酒瓶塞,每次的開瓶聲都代表著一個美妙的音符;剔透的酒杯承載著濃鬱的紅酒在醒酒之際散發出幽香;搖曳杯盞中紅酒那瑪瑙紅色的色澤,完全是一種視覺享受;咀唇輕抿紅酒,四溢的芳香留在唇齒之間,感受太陽、泥土與大自然那完美而溫柔的結合,會有漫遊於各種花香果味之中的享受。所以品酒不僅是一種物質享受,更是一種高雅的精神享受。品酒時一定要把酒從舌尖慢慢滑到喉頭,所以愈是好酒愈是慢飲。西方人講究的是情調,追求的是氣氛,注重情景角色與和諧的情景氛圍。

許智明博士在法國波爾多拉圖酒莊。
一餐多酒,講究酒菜配搭。中國人餐桌上飲酒,常常喜歡從頭到尾就喝一種酒,認為飲混酒易醉;有時拼酒,卻又會啤、紅、白三種酒全都喝,最終不知酒是啥滋味,這種陋習實在不敢恭維。葡萄酒引伸的西方餐桌文化早有「酒配菜」概念,歷來有「白酒配白肉(海鮮魚蝦),紅酒配紅肉(豬牛羊肉)」,「先以幹白開胃,然後進入幹紅主題,先嘗年輕酒,再品老年份酒」的不成文規則。這種基本原則不僅使酒色與盤中菜相配,而且能創造美妙的口感。
對葡萄酒的認知和體會漸深,甚至可能改變了自己的口味習慣。我與親朋好友品嘗紅酒,通常喜歡帶上2至3款葡萄酒,因為不同款的葡萄酒體驗不同的感覺,就如駕駛不同的車在賽車道上有不同的速度,只有在開過不同的車後,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那一款。即使同一款酒,與不同的人分享,也會讓自己擁有不同的經驗與感受,這就是葡萄酒的迷人之處。

在法國參觀期間,許智明博士不忘搜羅紅酒中心的「心頭好」。
我感覺日本料理、上海菜和粵菜在食物上也偏向自然原汁原味,就像好的法國波爾多葡萄酒,濃鬱、渾厚、平衡、細膩,在菜與酒的搭配上,非常容易做到和諧。此外,日本料理、上海菜和粵菜如今多為分餐制,那麼每一道菜配一種酒是不難的,可以像西餐一樣,上菜依照味道由淡到深,由輕到重的順序,讓味蕾很舒服地漸進,有節奏地一道一道享受各種美味。一般而言,清蒸魚或辣味食物須配全幹白葡萄酒;酸味食物,宜配有微甜的半幹白葡萄酒;烤肉宜配有辛香味的重量級的紅葡萄酒,而甜味食物,則配微有酸度的葡萄酒,這些都是我多年親身品嘗的心得。
至於不習慣傳統紅酒酸味的人可以飲用甜型葡萄酒,而決不會是一些中國人那樣在葡萄酒內滲雪碧、可樂和茶等飲料,這是暴殄天物。

許智明博士在法國波爾多拉斐酒莊的葡萄園參觀。
我不僅投資股票,也投資「液體資產」--具有獨特收藏價值的葡萄酒。在我眼中葡萄酒不僅是飲品,也和藝術品一樣具有投資價值。經濟衰退時,股票市場也能崩潰,但由於喝酒的人永遠不會消失,葡萄酒則永遠不會貶值。因為葡萄酒生產過程複雜且數量有限,可貯存期較長,因此,某一時段的銷量下降不會影響到葡萄酒的價值,相反,隨著巿場消耗量的減少,它的升值空間會不斷增大,尤其是高端產品本身就處於供不應求的主導地位,其投資價值也會隨著市場需求的增大或是產品投放量的縮減而提升,在金融危機發生時,更會凸顯出葡萄酒的投資價值。

在法國波爾多拉斐酒莊之葡萄園試嘗釀酒葡萄。
為了避免投資「液體資產」的風險,我一般投資考慮的基本因素為:
首先,葡萄酒的生產年份要好。葡萄酒的原料是葡萄,葡萄的品質與當年的氣候和自然條件息息相關,好的葡萄由始至終要求的條件都是非常高,陽光、土壤、釀造工藝、保存條件等都影響著酒的品質,但至為重要的還是葡萄的質量對葡萄酒的品質起決定性的作用,而當時氣候的好或壞卻決定了葡萄的質量,因此不同的年份是葡萄酒品質分數的標記。
其次是產地。歷史悠久的法國波爾多的伊甘酒莊(Cháteaud Yquam)、拉菲酒莊(Cháteau Lafite Rothschild)、拉圖酒莊(Cháteau Latour)、瑪哥酒莊(Cháteau Margaux)、武當酒莊(Cháteau Mouton Rothschild)、奧比安酒莊(Cháteau Haut~Brion)、裡鵬酒莊(Le Pin)、柏圖斯酒莊(Cháteau Petrus)、歐頌酒莊(Cháteau Ausone)、拉夢多酒莊(La Mondotte)、白馬酒莊(Cháteau Cheval Blanc)和羅曼麗康帝酒莊(Romanee-Conti)等十大酒莊都是我投資的首選。

法國波爾多拉斐酒莊內花園的美麗風光。
再者就是要選購稀有產品。物以稀為貴,葡萄酒產量越低越稀有,就越具升值潛力。一般頂級酒莊頭牌酒的產量在20~30萬瓶之間,即2~3萬箱之間。能夠生產拉斐紅酒(ch.Lafite RothsChild)的葡萄園佔地僅90公頃,正常年份葡萄酒產量也僅為26萬升;能夠生產拉圖紅酒(ch.Lator)的葡萄園佔地僅60公頃,正常年份葡萄酒產量也僅為18萬升,而且有限的產量分散到世界各地,更顯珍貴。
由於氣侯的變化、土壤質地的差別,一個酒莊釀造出來的酒跟另一個酒莊的酒是不會相同的,因為每支葡萄酒都會代表酒莊莊主的風格,不同酒莊的葡萄酒決不會有相同之處,那怕是同一個酒莊的不同年份的葡萄酒也決不會有相同之處,故法國葡萄酒不僅種類繁多而且味道豐富,只要是源於其製作極之嚴謹。法國有些好的酒莊,如果當年氣候不好,或者製作過程不是很理想,那一年產的酒就會不打它的正牌,只打副牌,因為不敢糟蹋它貨真價實的正牌子。法國葡萄酒地位都是靠它實實在在的品質,所以我投資偏愛法國的葡萄酒。

法國波爾多拉斐酒莊內花園的風光,令人心懭神怡。
我較喜歡投資法國波爾多頂級酒莊的酒,尤其是在1855年波爾多葡萄酒評級時被評為「五大」頂級葡萄酒酒莊中被認為是最經典的拉斐酒莊。
位於波爾多酒區梅多克分產區內、已有數百年歷史的拉斐酒莊,18世紀就經已被英國倫敦的酒商們所認同和推崇,成為了法國國王路易十五的宮廷禦酒。酒莊環境、氣候和土壤條件均得天獨厚。葡萄園面積90多公頃,是在頂級優質酒莊中葡萄種植面積最大的,平均葡萄樹齡為40年,產品以紅葡萄酒為主。拉斐酒莊的正牌酒為Chateau Lafite Rothchild,副牌酒為Carruades de Lafite。拉斐酒莊的紅酒,通常要在不銹鋼發酵罐中存放3個星期,再在橡木桶中存放18-24個月之後方才入樽。酒莊的正牌酒單寧豐厚,歷久可藏。數年前,我曾以數千港元/支的價格購入二千多瓶拉菲酒莊正牌酒Cháteau Lafite Rothschild的1982年紅酒,現在巿場價已升至數萬港元/支,升幅相當驚人。

法國波爾多拉斐酒莊酒窖內巨型的葡萄酒罐,讓置身現場的人眼界大開。
我常有到訪擁有豐富葡萄酒發展歷史價值的法國波爾多酒莊城堡群,參觀國際知名的頂級法國酒莊和葡萄園並品酒和採購好酒。最近,我又到訪了波爾多,這次的目的也不例外。每次到訪波爾朵拉斐酒莊,都會獲得莊主埃理克男爵的精心安排和熱情接待。在酒莊莊主的陪同下參觀酒莊和品嚐林林種種的葡萄美酒,感覺奇特,酒莊莊主埃理克男爵向我講述每款酒背後的不同故事,使我對酒和酒莊莊主懷有深深的敬意。

許智明博士在波爾多葡萄園週邊的古堡。
隨著中國近年葡萄酒的消費群體呈現不斷增加的趨勢,中國的葡萄酒消費巿場已具有一定規模,因此應該利用中國所具備優越的地理環境和龐大的消費群體等優勢,將中國的葡萄酒產業發展成為具有增長潛力的朝陽產業。

在波爾多參觀酒廠,許智明博士觀察釀酒師橡木桶出酒的工藝。
中國已具有世界最大釀酒葡萄的種植面積。北緯30°~50°是世界公認釀酒葡萄生長最好的地方,而中國的新疆和渤海灣的葡萄栽培區都位於這個黃金緯度區域內。中國已形成的吉林通化、懷涿盆地、甘肅武威、黃河故道、寧夏銀川、雲南彌勒等葡萄栽培區域,實踐證明,就算不在葡萄種植的黃金緯度區域內,如具有充足的陽光和水源以及好的氣候,那怕是貧瘠的土地,也能種植出優質的釀酒葡萄。據中國政府有關部門統計公佈:在2007年,中國的釀酒葡萄種植面積已達80萬畝。根據中國葡萄和葡萄酒發展規劃,到2010年中國全國釀酒葡萄種植面積將達到100萬畝,到2015年更將達到150萬畝。中國已從世界著名產區成功引進釀酒葡萄品種並已大批量地進行種植,為中國發展高檔葡萄酒奠定了良好的原料基礎,中國釀酒葡萄的種植面積現經已躍居世界之首。

在波爾多酒莊,釀酒師向許智明博士介紹葡萄酒的生產工藝。
中國已成為亞洲消費葡萄酒的主力市場。中國在2005年的葡萄酒總產量達43萬噸,銷售收入首次突破100億元人民幣大關;2007年葡萄酒的總產量攀升至66萬噸,銷售收入達到146.8億元人民幣。目前,國外進口的葡萄酒佔中國葡萄酒消費市場約10%的份額。預期2008年中國巿場消耗的葡萄酒將達到80萬噸,與同年中國巿場所消耗的1000多萬噸白酒相比,葡萄酒在中國酒業巿場的消耗佔有比例僅為8%,因此,這將意味著葡萄酒在中國的酒業消費巿場中仍有很大的拓展空間。

許智明博士到訪張裕愛斐堡國際酒莊,受到孫洪波總經理熱情接待,並獲贈張裕優質葡萄酒。
根據銷售數據,除日本外,中國已經成為亞洲消費葡萄酒的主力市場,預計到2011年中國的消費量將達到11億瓶,占亞洲市場的四成。國內專家曾預測,到2025年時,中國的中產階級很可能超過5億人,屆時,被視為時尚和身份象徵的葡萄酒在中國將更為暢銷,並在國際消費巿場中佔有更大比重。

許智明博士在「智廬」酒窖觀賞法國「拉斐」年份酒。
中國葡萄酒企業的生產條件和能力與世界水準同步。中國現有葡萄酒生產企業500多家,葡萄酒產量超過5000噸的企業僅為20多家,其中葡萄酒產量過萬噸的企業有張裕、王朝、長城、威龍、豐收、通化等,而葡萄酒產量在1000噸以下的中小型企業佔中國葡萄酒企業數量比例的80%。
由於中國的葡萄酒企業基本上都是引進國外先進的釀造葡萄酒的設備和技術,而中國所種植葡萄樹的品種,大多都是引進西方的優良品種,所以中國的葡萄酒業釀造葡萄酒的條件和能力已與西方企業接軌,與世界水準同步。

許智明博士手捧十五公升的法國葡萄酒。
致力建造酒莊塑造高端品牌形象。最近我到訪了具有百多年歷史的中國張裕葡萄酒股份有限公司,該公司融合中、美、意、葡等多國的資本和技術。該公司在北京還投資了3億多元人民幣打造建成了張裕愛斐堡國際酒莊,該公司的孫洪波總經理在酒莊熱情地接待了我們一行。這是北京目前最大的酒莊,佔地面積800多畝。是以高端政務、商務人士為目標消費群,融葡萄園生產管理、釀酒、旅遊、休閒以及葡萄酒知識培訓功能等為一體,被中國業界譽為「國際酒莊新領袖」。張裕愛斐堡國際酒莊更創造了中國葡萄酒領域的多項「第一」:推出國內第一款專門為世界政務、商務钜子量身打造的葡萄酒不動產「儲酒領地」;第一個將期酒行銷概念引入中國,發售了中國葡萄酒歷史上第一桶期酒;成立了國內首家得到OIV全程支援的葡萄酒品鑒機構——愛斐堡國際葡萄酒品鑒中心;開設了北京唯一一座功能最齊全的葡萄酒文化博物館;聘請國際葡萄與葡萄酒組織(OIV)名譽總裁羅伯特丁‧洛特先生擔任中國酒莊歷史上第一位名譽莊主。酒莊建築為歐式園林風格,葡萄園種植的葡萄樹都是國際最優質的品種。世界知名的品酒專家給予「酒體豐滿,清澈的紅色,閃爍著斑斕的折光,隨著藏釀而彌漫」的評價。這個既有東方個性和氣質,又與歐洲老世界葡萄莊園的傳統相契合的酒莊和濃鬱、醇厚的葡萄酒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們在蓬勃發展的北京張裕愛斐堡國際酒莊的業務中,看到了中國葡萄酒業充滿希望的未來和巨大的巿場發展潛力。

許智明博士手里拿的是俄羅斯前總統普京致送的「克里姆林宮伏特加酒」和台灣領導人馬英九先生致送的金門高梁紀念酒。
目前中國知名的葡萄酒集團和私人投資者建設經營的酒莊至少有300個,這種以葡萄生產基地發展建設的酒莊,從集葡萄種植、採摘,到葡萄酒釀造、貯存、灌裝為一體,利用酒莊形成鄉村俱樂部,進行珍品葡萄酒的生產和拍賣、提供酒窖私人儲酒服務等,吸納高級會員,努力塑造企業的高端形象,顯示出中國東方葡萄酒新興文化強勁的發展前景。
當然,中國的酒莊要創出國際知名的酒莊品牌,產出優質的酒莊葡萄酒,還有一個艱難的發展過程,但只要能兌現產品和服務的個性化與名貴品位,迎合富裕的葡萄酒愛好者顯示身份地位和消費特殊要求的欲望,市場的前景仍然是非常廣闊的,這也是中國葡萄酒品牌打入國際巿場的必由之路。

許智明博士手里拿的是「智廬」酒窖庫存的白酒珍品90年的貴州「茅台」和90年的四川「五糧液」特制年份酒。
中國特色高檔葡萄酒要面向國際。中國的葡萄資源非常豐富,全國三大板塊九個葡萄酒生產區,差異巨大,風格各異,生產出不同種類、不同風味的葡萄酒。喀塔斯酒業的仙人掌幹紅、安徽懷遠的石榴幹紅、東北的野山葡萄洞藏幹紅等新的葡萄酒品類都具有中國葡萄酒的特色。而雲南獨特的高原氣候,蘊釀了獨具風格的玫瑰蜜、水晶葡萄紅酒,出現了以雲南紅、香格里拉藏秘為代表的品牌產品,同樣也是具有中國風格的葡萄酒品種。依靠葡萄酒名貴的品質,堅持做好酒,吸引消費者,打響擠身世界葡萄酒的知名品牌,使這種獨具一格的葡萄酒文化,成為創新和超越自我的力量,必將為中國葡萄酒成功走向世界闖出一條新路。

許智明博士的許宅「智廬」酒窖一角。
中國的葡萄酒業應利用香港紅酒中心拓展國際巿場。香港在2008年2月宣佈取消紅酒稅,成為全球為數不多的實施紅酒「零酒稅」的地區。香港所具有40多年紅酒貿易中心的成功經驗,經已使香港成為繼倫敦及紐約之後,成為全球第三大、亞洲唯一的紅酒中心。預期,香港作為國際紅酒中心,可帶旺紅酒銷售、倉存及拍賣三大行業,今年將會創造50億港元以上的經濟收益;到2012年,收益將會高達100億港元,爲香港創造數以千計的就業機會,產生關連效應,惠及諸多行業經營利益和政府稅收。

許智明博士的許宅「智廬」酒窖庫存的茅台和「古月龍山」紹興酒。
在外國葡萄酒產品紛紛打入香港巿場的同時,中國新興的葡萄酒業單靠企業自己打拚,讓產品進入國際葡萄酒巿場,可謂事倍功半,內地政府應適當引導酒商充分利用香港國際紅酒中心平臺,特別是充分利用好香港特區政府與法國這個世界著名葡萄酒生產國所簽署的相關備忘錄而具有的互助關係條件,使中國的葡萄酒企業通過香港國際紅酒中心的管道進軍國際市場。同時,中國政府還得制定和規範並引導中國葡萄酒業的產品在國際同業中樹立信譽,羸得口碑,提升中國葡萄酒產品在國際巿場的地位和影響力。

許智明博士的許宅「智廬」酒窖庫存的茅台數以噸計。
短短數十年,中國的葡萄酒業已發展成為國際公認的生產和消費大國,顯示了中國具有葡萄酒巿場的巨大發展潛力,而中國國產葡萄酒的出口量還遠不及進口量多,在國際巿場上仍沒有中國葡萄酒的顯赫地位。這意味著中國葡萄酒業要進一步提高打造國際認可標準葡萄酒品牌的意識,從原料基地建設、產品品質、品牌塑造、葡萄酒消費文化等方面著手,努力培育具有中國特色又能與國際品質水準同步的中國葡萄酒,擴大國際市場和廣大消費者的認受性。只要中國的國產葡萄美酒,在不遠的將來能在國際的巿場上與法國波爾多等國際一流酒莊的產品相媲美,中國葡萄酒業領軍國際生產和消費的潮流才會來臨。我深信只要我們中國人發揮無窮的智慧,經過不懈的努力,在不遠的將來,中國的葡萄美酒也一定能風行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