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祖國實行改革開放,臺灣海峽兩岸結束敵對關係之後,登門臺企,尋找商機;賀喜探友,煮酒言歡,我經已多次登陸寶島臺灣,但每次都來也匆匆,去也匆匆。2009年4月上旬應邀前往臺灣中油股份有限公司,會見臺灣中油董事長施顏祥先生,就臺灣中油投資參與中聯石化馬國石油項目開發經營的可行性進行了進一步的合作探討。在臺期間還應邀到訪了臺塑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受到了臺塑董事總經理蘇啟邑先生的熱情接待,並與臺塑石化公司董事、總經理辦公室主任林克彥先生進行了商務交流,就鍊油廠的建設和石油貿易等業務進行了可行性的探討。由於各方積極協助,工作行程安排得比原計劃更為順暢,屈指一數,居然可擠出一天的時間,偷得浮生半日閑,我決定充分利用這寶貴的24小時,放鬆一下自已,因為公幹會客活動大部份都在臺北,繁華的臺北,西門町的熱鬧,圓山飯店的氣派,臺北地標101的高度,士林夜巿的繽紛都寄娛樂於工作,有所領略,所以很想走出臺北,好好地觀賞和感受一下美麗的臺灣寶島。

因為僅有寶貴的24小時,囿於地理和交通,有美如水姑娘的阿里山和外婆的澎湖灣是去不成了,但是隔絶繁華都巿的塵囂,去看看綠水煙波的日月潭應是個較佳的選擇。

臺灣中油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施顏祥先生親切會見中聯石化主席許智明博士。

 

臺塑石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蘇啟邑先生與應邀到訪台塑的中聯石化主席許智明博士親切握手。

 

許智明博士在入住的圓山飯店留影。

 

始建於五十年代的圓山飯店曾是「全球十佳酒店」之一,其大堂氣派尤存。

 

入夜,在繽紛士林夜巿可以真正感受到台灣民眾的生活方式。

 

在熱鬧的西門町巿場,台灣的歷史人物和風雲人物都變成了一個個卡通人物,令人萬千感慨。

 

於是我們驅車南下,在桃園縣我們先拜謁兩蔣陵。兩位蔣總統奉厝之處,分別設於風光秀麗的桃園慈湖和大溪鎮,慈湖和大溪也素有總統鎮之稱,兩蔣文化園區現已打造成為觀光遊憩區,今年適逢慈湖行館建成50周年及蔣經國先生百年誕辰,搭配5月1日「後慈湖的重新開放」,2009慈湖旅遊季將結合慈湖風華50年、慈湖遊藝嘉年華、蔣經國先生百年誕辰紀念特展、湖上音樂會等活動,以精采的內容歡迎島內外旅客到慈湖一遊。

在桃園慈湖暫厝蔣介石先生靈柩的建築依山面水,坐北朝南,為仿閩浙風格的四合院式紅磚紅瓦平房,湖藍和白色為陵寢院內主調的色彩,增添了庄嚴和肅穆。兩蔣分別在慈湖、大溪的靈柩,是以「浮厝」方式處理——按江浙一帶的習俗,人死在異鄉而又暫時未能歸葬老家的話,就先採用浮厝的方式安奉。聽說兩蔣現時的靈柩,是離地三吋的,將靈柩的四個角墊高。待有機會或合適的時候,再將整個靈柩遷回大陸入土安葬,但我們現在卻看到靈柩是用大理石落地密封的。

與蔣介石慈湖的陵寢僅有十分鍾車程的將經國陵寢暫匿位於桃園大溪,陵寢也是仿閩浙風格的四合院式紅磚紅瓦平房,與其父親陵寢建築布局相似,兩蔣靈柩的尺寸也大致相同,置於靈柩上方有一個鑲掛着蔣經國先生的標準像和用白色膠花鑲成的十字架,在青天白日旗的衬托下顯得極之樸素和大方,令謁靈者感到震撼。

在蔣經國先生的陵寢門口,我們看到了穿白色制服的海軍憲兵儀仗隊與穿藍色制服的空軍憲兵儀仗隊進行換崗儀式和操槍表演。聴說陳水扁當政時曾下令撤掉在慈湖和大溪駐守的憲兵,又欲將兩蔣靈柩從慈湖和大溪陵寢遷出,並將臺北巿的「中正紀念堂」,易名為「自由廣場」,動作多多,好在國民黨重新執政後得以糾正。但是「去蔣化」在慈湖仍可找到痕跡,在慈湖遊客中心附近,過一道小橋就是「蔣介石銅像公園」,公園裡的草地上仍「收容」了許多臺灣各重要路口、機關和學校所棄置的蔣介石先生銅像。因為蔣介石先生銅像的姿勢不同、大小不一,放置的方向又不同,給人零亂無序的感覺。我相信借以時日,這類蔣介石先生的銅像,一定會被安置得更為合理。

其實陳水扁當政時,一系列的「去蔣化」舉動,其目的很明顯,是要配合其「去中國化」的圖謀,制造族群對立,轉移選民們對民進黨上臺後執政無能和陳水扁及其家族貪瀆腐敗的視線。結果人算不如天算,阿扁未能上「天堂」,卻關進了牢獄。平心而論,斯人已逝,有人還動作多多,讓兩蔣在地下也不得安寧,這種撒野的舉動,事實上是不得人心的。

攝於兩蔣文化園區慈湖遊客中心門口。

 

在中國歷史人物兩蔣的卡通人物造形前。

 

蔣介石先生靈柩暫厝於桃園慈湖四合院式紅磚紅瓦平房內。

 

蔣介石先生陵寢的主色調,是以湖藍和白色為主,增添了庄嚴和肅穆。

 

在蔣經國先生的陵寢門口,憲兵儀仗隊進行換崗儀式。

 

涵碧樓,是一家名聲在外的風雲名樓,與日月潭美名幾乎聯系在一起。於是我們就「按圖索驥」,在夕陽西下的時分入住了該酒店。這家現代簡約建築風格的涵碧樓門庭,以古董大鳥籠和明式太師椅迎候賓客。在公共空間上,酒店使用了老家俱、燭臺、古畫、青銅器和古陶瓷等陳設「軟化」硬體設施,使用柚木框落地推拉玻璃門窗衬托平面如鏡的泳池和水池,以編織經緯和立體幾何線條,新古交織、中西合璧,喚起人們思古之幽情,服務員熱情大方和細緻體貼的服務令人產生賓至如歸的感覺。

原來這家酒店來頭不小:這是歷史上帝皇將相專屬的堂奧之地,曾是日本裕仁太子的招待所、蔣介石先生的行館,現成為臺灣最頂級的渡假勝地,其過人之處乃選擇了日月潭最佳的地點,建成與周邊環璄溶為一體的建築,簡約設計的建築與青翠碧綠的日月潭相互輝映,構成一幅無以倫比的人間美景。涵碧樓除了特別設計的「曲徑通幽」自成一偶和營造私密空間感的單棟別墅之外,所有的客房都有一覽無遺、一碧萬頃的湖光山色,令人嘆為觀止。

走進客房,展現絕佳的視野,透過露臺柚木框落地推拉玻璃門窗,對岸遠山上的慈恩塔,近水中央的拉魯(光華)島,隨着天色的變化,日月潭的美景就像是一幅自動轉換的畫卷。天色漸暗,湖光山色由淺變深,慢慢變成一幅濃厚的水墨畫。當夜幕降臨之際,窗下泛着粼光的泳池和水池旁,唐裝的帥哥和挽高髻的清秀姑娘服務員點亮了燭臺上的蠟燭,搖曳生輝,恍若太虛仙境,令人心懭神怡。

據說投資十八億臺幣修建的涵碧樓,根據其空間規模和營運效益,投資者原可建造四百間客房,但投資者為了令客人在情境、感覺和氛圍上有全新的生活體驗,使客人享用的空間更大和令涵碧樓具有更高的檔次與服務質量,僅設計建為九十六個套房,其最小的套房也有1千平方呎以上,並均配有頂級寢具、音響、真火壁爐和以柚木為主材進行室內裝修的風格相配搭,每晚約需四千港元的租金。酒店還有多間三千平方呎至七千平方呎的獨立別墅,每晚的租金也得六千至一萬三千元港元或以上,涵碧樓完善的設施,還滙集了中西與日本的美食和洗滌煩憂的水療按摩服務,應該說是物有所值,決非誇張。匠心獨具的設計和經營策略,令這間酒店慕名者眾,客卿如雲,涵碧樓的經營運作管理得十分成功。

涵碧樓的美景與營運的成功給我留下了美好和令人回味的印象,其實涵碧樓也有令我們香港人引以為榮之處,就是負責該團隊經營的總經理正是香港人,由涵碧樓2003年重建開張至今,來自香港的曾維昌先生已在涵碧樓擔任總經理六年多了。他還專門來看望我並給予諸多關照,使我們倍感親切,定當他日重遊。

涵碧樓,是一家與日月潭美名幾乎聯系在一起的風雲名樓。其旁邊正在建的高層建築,是日本投資者開發的超五星級酒店,預計明年開張。

 

這家現代簡約建築風格的涵碧樓,以古董茶几、盆景和明式太師椅迎候賓客。

 

涵碧樓客房有絕佳的視野,透過露臺柚木框落地玻璃門窗,日月潭的美景展現眼前。

 

涵碧樓高檔的客房和服務質量,讓客人在情境、感覺和氛圍上有全新的生活體驗。

 

涵碧樓使用柚木框的推拉門窗衬托平面如鏡的泳池和水池,構建經緯和立體幾何線條,令人眼晴一亮。

 

涵碧樓與周邊環璄溶為一體,簡約設計的建築與青翠碧綠的日月潭相互輝映,構成一幅無以倫比的人間美景。

 

南投縣有一個水色盈盈、風光天成的淡水湖,西臨盆地,東有大山,湖畔為邵族原住民的祖居地,漢人入墾後,以其潭形半如日輪、半如月勾,故稱名為「日月潭」。滿水位時,海拔近748.5公尺,面積更達8.3平方公里;浩瀚的水域,倚著翠巒疊嶂,晴天時,如鏡的湖水倒映青山綠樹,氣勢不凡;風雨如晦的日子裏,嵐霧籠罩湖面,渲染出煙波浩渺的迷濛,無論四季晨昏皆具韻味。日月潭不僅有水色山光寧靜致遠,還與日月潭周邊知名的文武廟、孔雀園、大竹湖、伊達邵(德化社)、玄奘寺、涵碧樓等名勝相得益彰,增添不少人文掌故。雖然有24公里長的環湖公路,像一條親水綠廊,兜風賞景,十分愜意,而乘船遊潭仍是賞湖觀景的最佳選擇。

早晨,在酒店服務員的引領下,我們從酒店泳池旁拾梯而下。由涵碧樓走下湖邊,其通道兩邊築起高墻的階梯,每段乍看不長,轉一個彎,又轉一個彎,還是沒見底,但階梯高墻時有視窗,轉彎時可誘人眺望湖景,幾層樓高的階梯落差卻令人不感特別疲累,又有置身長城城堡的雄偉意境。

沿著涵碧樓步道,我們在專供住客包船上落的水社碼頭上了酒店早已為我們安排的大型遊湖船。艷陽高照,微風吹拂,盪漾波心,半個小時,我們抵達日月潭東南畔的伊達邵碼頭。

伊達邵(原名德化社),此地曾是原住民族邵族的生據地,也是邵族文化的最後根據地,這族群僅余300餘人,部落風貌已面臨散失,原稱德化社,有以德化育邵族人之用意。此地依山傍水,環境優美,有高級的臨湖木建築酒店,也有邵族文化和歌舞展示館的大展場,所構成的其稱之為文化園區,還不如稱之為原住民手工藝品展銷室更為直接。訪客不僅在這里可以選購琳琅滿目的當地特色小商品,也能通過展館的圖片介紹,了解到蔣介石先生與邵族的淵源。1950年,蔣介石先生從涵碧樓乘船到德化社欣賞邵族歌舞,因而與邵族頭人毛信孝結識,蔣介石先生以「毛王爺」尊稱,開啟蔣介石先生與邵族的互動關係,迄今仍為族人津津樂道。

在伊達邵最具規模的莫那魯道茶庄,庄主熱情地接待了我們一行。坐在整塊樹根雕刻而成的靠背椅上,品著主人親手泡製的林林種種的高山茶,令人回味無窮。此地的高山茶的生產製作也頗具特色,不僅不同山頭的茶葉產品其香味各異,也因發酵程度的不同,而令品茗口感也大不一樣。女庄主熱情的推薦,使我們購買了不少「大禹岭」、「梨山」等高山陳茶和新茶作為手信惠贈親友。

繼而,遊船又將我們帶來了日月潭區內三大寺廟之一的玄光寺的碼頭。據說中日戰爭期間,日方自南京掠去玄奘大師的遺骨舍利,戰後日方感念蔣介石先生的「以德報怨」,於1955年11月底由日本佛教界護送玄奘舍利來臺,初期安奉在玄光寺,之後玄奘寺於1964年落成,才作為玄奘大師靈骨舍利的永久奉安處。1999年「九二一」臺灣大地震,玄光寺嚴重受損,再造的玄光寺雖是一座普通的現代建築,但仍是遊客朝聖和參觀的熱點,寺前面湖處刻有「日月潭」字樣的石碑更是遊人照相留念必到之地。

最後,遊船將我們帶到湖心拉魯島(光華島),拉魯島位於日月潭中央,是日潭和月潭的分界點,是臺灣原住民邵族傳說中其祖先靈魂的安息處。「九二一」大地震,島上月下老人祠也被劇震得一裂為二。2007年開始進行修復工程,現仍有碼頭讓船泊岸,不少情侶喜歡登上小島,在月下老人前互許終身。

拉魯島能成為湖上旅遊熱點的另一原因,就是涉及日月潭的風水傳說:站在島上向南面望,好像有一條青龍往湖邊戲珠,龍頭是玄光寺的碼頭,起伏的山巒像是逶迆的龍體,矗立的龍尾則是蔣介石先生為紀念其母親王太夫人所修建的慈恩塔,而拉魯島只是一顆青龍欲取的湖中明珠,吸引眾多遊客到此一遊。

晨曦中的日月潭,水如鏡倒,群山矇矓,氣勢不凡。

 

太陽升起,遊湖泛舟安然泊岸,享受着片刻的寧靜。

 

延著涵碧樓步道,在專供住客上落的水社碼頭包船遊湖。

 

艷陽高照,微風吹拂,盪漾波心,包船遊潭乃是賞湖觀景的最佳選擇。

 

半個小時行程,遊船將我們送抵日月潭東南畔的伊達邵碼頭,這是原住民族邵族繁衍生息的土地。

 

伊達邵依山傍水,環境優美,原稱德化社,有以德化育邵族人之用意。

 

日月潭中央的拉魯島,是日潭和月潭的分界點,島上原有月下老人祠,現仍有情侶喜歡登上小島,在月下老人前互許終身。

 

站在拉魯島上向南面望,好像有一條青龍往湖邊戲珠,龍頭是玄光寺的碼頭,起伏的山巒像是逶迆的龍體,矗立的龍尾則是蔣介石先生為紀念其母親王太夫人所修建的慈恩塔,而拉魯島只是一顆青龍欲取的湖中明珠。

 

早就聽說臺灣日月潭有座文武廟,此行日月潭當然要慕名參拜。臺灣文武廟是日月潭區內的三大寺廟之一,雄峙於日月潭北面山麓,殿宇輝煌,格局弘闊。廟堂前墨綠色大理石牌坊,正面書曰「文武廟」,左右分題「崇文」「重武」,兩邊樑柱對聯一幅「道貫古今德參造化」「惠昭日月義薄雲天」,十分有名,常為眾人所誦頌。拾階而上,為廟的廣場,一對棗紅色巨型獅子抱球呼應,格外醒目,果真氣勢非凡。

今天所見這座輝宏建築,是以中國北朝式宮殿建築風格興建。現在的文武廟,分「前、中、後三殿式」,第一進供奉先聖孔子,第二進祭祀武望關公,此外還供奉神農大帝、文昌帝君、三官大帝、玉皇大帝,第三進可俯瞰日月潭景色。

第二進殿前的雙龍弄珠石雕,雕刻技術精湛,廟內所有神像,多用銅鑄,而所用木石材料之珍貴,雕刻技術之精美,就當前中國寺廟建築而言,實無出其右。登上文武廟後殿殿頂左右兩側的平臺,可遠眺日月潭美景,視野壯闊,令人心曠神怡。

文武廟的至聖先師殿,為全臺灣唯一開大門的孔廟,且提供香客抽籤問蔔,尤其每逢考季,莘莘學子來此向文昌帝君朝拜祈願的則絡繹不絕。不止於漢人,就連卜居於此的邵族原住民也時常朝拜,祈求眾神施法保祐。

日月潭原文武廟乃由「益化堂」、「龍鳳宮」兩小廟組成,始於1934年,1976年才建成現在的規模。文武庙經歷臺灣「九二一」大地震時,廟埕被坼裂,前殿塌陷毀損,鐘樓倒塌,中後二殿結構皆被震損,經各方善信匯集力量,文武庙終能於2003修建完成,不僅承日月潭國家風景管理處、南投縣政府、臺電電源開發基金會補助經費,遊客信眾及友廟的資助也居功厥偉。源始流變,其貌雖不同,而其精神則始終一貫。此即「文能安境,武能定國」,為信士所仰,乃百姓所愛的精神。故能忠昭日月,義貫乾坤,與靈山勝水共千秋也。

雄峙於日月潭北面山麓的「文武廟」,殿宇輝煌,格局弘闊,香火鼎盛,名不虛傳。

 

日月潭「文武廟」廟堂牌坊,左右分題「崇文」「重武」,兩邊對聯「道貫古今德參造化」「惠昭日月義薄雲天」,十分有名。

 

日月潭區內三大寺廟之一的臺灣文武廟,廣場上棗紅色巨型獅子抱球呼應,格外醒目。

 

可在文武廟高處感受宏偉建築和俯瞰日月潭美麗景色。

 

我們一行是在高雄結束是次寶島行程的。前往機場之前我們在高雄港濱樓高85層的高雄金典酒店乘全球第三快的星光高速電梯,登上了74樓觀景臺,高雄景色盡收眼底;西眺西子灣,海天一色,夜幕降臨,遠近漁火點點,十分迷人。看看高雄港停泊的大小船隻,我為寶島臺灣擁有這樣一個深水良港而感到驕傲!深水港是要自然天成的,人工開挖卻是不易。因為載貨量大的巨輪,才是世界級往來的交通工具,只有大港之地才具有與世界各地更為便捷的交往條件。據說高雄港是世界上排名很前的深水良港,我想這是日後臺灣經濟發展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條件。

往返臺灣,總的感覺是:臺灣這個地方並沒有我們想像中應有的繁華,可是它真的讓人感覺很親切、很舒服……民眾的表現佷自然、很真切、很自在,敬老扶幼,比較在國內所見所聞,臺灣的民風,臺灣人整體的道德素養,令我折服,這是因為臺灣的民眾接受忠孝仁愛、禮義廉恥的中國傳統信條的薰陶,持之以恒,日積月累地凝聚而成的道德素養所結的碩果。

臺灣是一個多元化的社會,中國傳統,現代西方文明,日本人留下來的文化,閩南文化、客家文化,總之,綜合了多種要素所形成臺灣的主旋律就是——「愛臺灣」,我們不能把臺灣民眾這種植根於自已家園的愛鄉愛土的情感的共鳴,斥之為臺獨意識。追溯臺灣的歷史,從十六世紀二十年代荷蘭人開始統治臺灣,四十年後向鄭成功所領導的鄭軍投降,至1684年4月,臺灣正式納入清朝版圖,是臺灣首次成為大清帝國的一部分。大清帝國實質統治臺灣的時間計有212年;隨後至1895年甲午戰爭後割讓給日本為迄,臺灣由日本管轄的時期計約50年,直至1945年10月25日中華民國光復臺灣,後來中國國民黨因國共內戰戰敗而在1949年搬遷臺灣,繼續對臺灣進行統治。因此臺灣民眾產生被人統治及管治的悲情心理情結、對外國勢力乃至外省勢力的厭惡和不信任是自然並普通存在的客觀事實。因此,臺灣有相當一部份的原居民甚至對「臺灣之子」陳水扁的倒行逆施和犯罪行為都固執地認同、盲目的接受就讓我們不難理解了。但時間將說明一切,當海峽兩岸民眾在日漸增多的交往和交流中,通過增進相互之間的了解,臺海兩岸民眾廣泛意識到彼此「唇齒相依,榮辱與共」的整體利益,一定能接受祖國統一的最終目標,盡管還需要經歷一個漫長的時空過程,但只有祖國的完全統一,才是中國人富強和受到國際尊重的良好開端。

臺灣南投埔裡素有「東方瑞士」之稱,埔裡酒廠釀制的紹興酒舉世聞名,吸引觀光大潮不斷湧至。

 

臺灣埔里酒廠的酒窖長廊,酒壇處處,讓人好不興奮!

 

在埔裡酒廠,站在齊人高的酒壇前,可以聞到「狀元紅」、「女兒紅」等紹興酒品的淡淡幽香。

 

即使走到台灣南投,也得品嚐一下道地的客家菜。

 

客家菜仍然頗受台灣民眾喜愛。

 

我們乘全球第三快的星光高速電梯,登上了高雄港金典酒店74樓觀景臺。

 

觀景臺上遠眺,高雄景色盡收眼底。

 

在高雄金典酒店74樓觀景臺,西眺西子灣,海天一色,夜幕降臨,遠近漁火點點,十分迷人。

 

高雄港是世界上排名很前的深水良港,我想這是日後臺灣經濟發展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