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智明非洲無心插柳寫「石油神話」 |
文匯報記者:邱萍菲、鄭群
2006-09-20 |
香港國際投資總商會會長許智明旗下公司,日前在非洲島國馬達加斯加再下一城,投得馬國兩個陸上石油區塊,簽約儀式將於近期舉行。這是繼去年10月該公司與馬國簽定2104和3113兩塊石油區塊100%勘探、開採和油氣經營權之後,再次創下中國私人公司在海外投得石油經營權的神話。許智明這個在石油界名不見經傳的人物,一時間在非洲島國擁有5萬平方公里的石油區塊,可謂一鳴驚人。更為戲劇性的是,許氏與馬國結緣於扶貧,石油生意則可說是無心插柳柳成蔭!

許智明博士(左)代表馬達加斯加石油國際有限公司和馬達加斯加能源國際有限公司與馬達加斯加國家礦業與戰略工業署(OMNIS)簽訂馬國石油區塊油氣勘探開發產品分成合同。
許智明憶述,在聯合國秘書長安南的推介下,04年5月19日馬達加斯加總統拉瓦魯馬納納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後,專程飛到香港與他會面。一番交談過後,兩人一見如故,結為好友,許智明亦對馬國瞭解加深,對赴當地發展甚感興趣:「這個國家擁有豐富資源,人民卻那麼貧窮,我感到應有好大的潛力可改變當地的貧困!」
投資當地農業捐校扶貧
許智明分析,馬國當時面對的發展制約,包括15億美金的外債包袱令馬國各項政策的推行都受制於世界銀行;其次是銀行貸款利息高達22-25厘,令整個國家可說是為銀行打工。作為對馬國總統迫切希望改變馬國貧困狀況的支持,許智明一方面向總統提出了包括出租土地,改善稅制,優惠吸引外資等政策改革建議;另一方面身體力行,先後投資收購了馬國第二大商業銀行,購買了二萬公頃土地,發展經濟型農作物,改善當地農民的貧困生活。同時還捐資修建學校,配合馬國減貧計劃中優先發展教育事業。
美英印日搶奪島上石油
一步一個腳印,許智明的默默耕耘及實在成果,贏得了馬國總統的信賴及肯定,也為他開拓當地的石油區塊上佔據先機。他形容,一股圍堵中國在馬達加斯加傳統友好影響力的暗流悄然興起,美英日印等國正加緊對馬島這個非洲最大島嶼和印度洋上最具戰略地位之國的滲透,從國際能源石油資源的爭奪到施以各種經濟援助的控制。在馬國最近推出的10個陸上石油區塊的招投標中,美國、英國、印度和日本的石油公司已分別中標,佔據了馬國能源資源開發的先機。
競投油田成功再奪經營權
許智明深感中國開發國際石油市場的重要:「我最初踏足馬國亦非為了石油,而是在投資過程中得知馬國油田資源。而馬國總理很信任我,把2104和3113這兩塊佔地共約3萬平方公里,在當地發展潛力最好的油田,交予我來做。」最近,他又競標拿到了另外兩塊陸上石油區塊,令美英石油公司為之眼紅,卻又無計可施。

中聯石化榮譽主席兼執行董事王濤博士(中)和中聯石化董事會主席許智明博士(左)與延長石油張積耀總經理就合作開發馬國3113油田交換意見。
許智明透露,原石油工業部部長王濤應邀出任其馬達加斯加石油國際有限公司高級顧問,中油遼河勘探局、中石油東方地球物理公司和中國石油大學,為許氏在馬國的石油開發生產提供了強有力的專業及技術支援,馬國產油指日可待!
化解僵局:消弭外交風波立大功
訪問許智明前,最新一期《亞洲週刊》報道了他化解一場中國與馬達加斯加外交風波的「秘聞」。
報道指,「中國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紀委書記吳官正率領的中共代表團在8月31日至9月1日正式訪問馬國,希望進一步推進中馬關係發展。不過,由於中國有關部門長期不兌現胡溫對馬承諾援建專案,加上當地中資機構製造的『豆腐渣』工程,令拉瓦魯馬納納總統震怒,下令取消與中國領導人吳官正的會面。」
報道說,一場中馬之間外交風暴迫在眉睫的危急關頭,中方想到了身兼馬達加斯加駐香港名譽領事的港商許智明。許智明既是全國政協委員,又是拉瓦魯馬納納總統的好友,在雙方僵局難以解決的情況下,他自然成為一道最好的溝通橋樑。而那時,許正好身在馬國,臨危受命,乃極力奔走、斡旋,終於「力挽狂瀾於既倒」,化解了中馬建交34年來最嚴峻的「危局」。
許智明:責任所在
問及許智明此事,他對事件草草帶過,只強調這是責任所在。而據《亞洲週刊》報道指,吳官正在離開馬國時,曾握著許智明的手說:「你在這裡所做的工作,我已向胡錦濤主席和溫家寶總理報告了,胡主席和溫總理讓我轉達對你的感謝。你為黨、為人民、為國家立了大功,我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對你在馬島所做的工作表示感謝!」
閃電拍板:合同數百頁 簽名簽到手軟
許智明取得首兩塊馬達加斯加油田開發權的經歷,真帶點戲劇性。話說某個星期六夜晚,他在老友拉瓦魯馬納納總統家中做客,酒過幾巡,兩人放開懷抱談到馬國的石油產業。許智明指出,若由馬國自行開發,少不免又要舉債,但若交由他去開發,則資本投入全由自己負責,馬國則可坐收油田開發後的利潤分成。拉瓦魯馬納納聞言毫不猶疑地拍板,那時是夜晚11點多,拉瓦魯馬納納打電話給能源部長,要他即刻準備合同,翌日簽署。

中聯石化主席許智明博士(左二)、中國駐馬達加斯加大使李樹立(右二),陪同陝西省副省長吳登昌(左三)會見馬達加斯加共和國總統拉瓦盧馬納納(中),雙方進行了親切友好的會談。
星期日既要臨時開工,還要「加班加點」趕制合同,每塊油田合同一式六份,每份合同100多頁,每頁都要簽名,許智明真的簽到「手軟」。他笑說,合同由法文寫成,看不懂但照樣簽名:「我只看分成及年份,大家互相信任,沒有問題。」
法文看不懂 全憑互信
不過,簽到一半,他才忽然想到應該邀請中國大使同來見證此「歷史性」一刻,立刻打電話到中國大使館,惜當時大使正在北京,乃派出兩名商務參贊出席簽約儀式。言及於此,許智明笑說:「由簽約到完成所有合法性程式,並把法文譯作英文、中文,進行公證,才花了20多天。」
惺惺相惜:回饋社會與馬總統一見如故
自言出身貧寒的許智明,深明在社會低下層掙紮求存的困苦,因此充滿濟世情懷,在事業有成後積極回饋社會。許智明與馬達加斯加總統拉瓦魯馬納納所以一見如故,正緣於他們有相似的成長經驗,及對人生意義的共同追求。許智明笑說,「我們的話題很多,大家都相信有機會賺到錢,便要懂得如何把錢用得有意義。」
提倡企業家社會責任
許智明透露,拉瓦魯馬納納總統也是出身貧困家庭,對於民生疾苦感受甚深,由商界轉入政界亦多次提倡企業家的社會責任:「花錢花得開心,是要真正用於社會急需。」當年許智明致力於內地扶貧工作,曾獲中國「全國十大扶貧狀元」,他多次無償巨額捐資人類社會發展與扶貧事業而受到聯合國的嘉獎,授於其「推動人類和平進步獎」,聯合國秘書長安南更把他引薦給拉瓦魯馬納納總統。兩人04年初次見面,但有志一同,談企業家的社會責任及如何助窮困人士脫貧,可謂一拍即合,互相尊重,進而變成無話不談的好朋友。
事業上積極互動互助
隨後不久,許智明應邀首次訪問馬國,在觥籌交錯的暢談中,兩人更產生了在事業上積極互動相助的默契。許智明更把國酒茅臺帶到馬國,成為兩人「把酒論英雄」的必備美酒。
八歲放牛娃 已懂生意經
梅花香自苦寒來。許智明撫今追昔,不禁慨嘆:「有了文革時期的磨練,如今碰到甚麼困境,我都不怕。」他笑言,像他這個年紀在內地長大的人,各有一部「辛酸史」,際遇染成他額上的一抹滄桑,艱難中奮進的歲月也讓他練就一身銅皮鐵骨,練就一雙名利場上觀人於微的利眼,練就看準便去做、不輕言放棄的堅毅。
父親是老遊擊隊員,在文革時被打成反革命,許智明和母親由城市「流落」農村,母親雖體弱,卻仍每天拉著許智明一起挑著20斤重的柴去市集賣。許智明從那一擔柴枝的重量中,深切感受到生活的壓力,苦思應怎麼賺錢,減輕母親的負擔,讓母親可以有錢求醫。

許智明博士伉儷熱心贊助家鄉廣東茂名粵劇團在香港的演出,與該團領導和主要演員合影留念。
在夜裡輾轉反側,他悟出初階的生意之道:「我們有20多個小朋友,放學就去山邊放牛,我打他們的主意,將自己珍藏的圖書借給他們看,看到一半就收起來,他們想看就要幫我打工,到山上去挖金銀花。」當年金銀花一斤約兩塊錢,他一個星期就賺到十幾塊錢,比母親每日辛苦挑幾十斤柴去賣才賺得幾塊錢要好多了。
刻蠟版印書賺萬元
冬天沒有金銀花,他又想出以燒木炭代替,過年時則賣鞭炮:「一年收入有一千多,比起農村一家一年才百多塊的收入,我已經很富有。」小學四年級,見到《少女之心》手抄本甚受歡迎,可成為生財之道,他花了三晚親自刻蠟版,前後共印了2萬多本,每本成本5分錢,他賣兩毛多,賺了1萬多塊錢,成為鄉中無人不艷羨的萬元戶。
到初中時代,別的初中生還處於「懵懂」狀態,他已往來於廣州和高州進行手錶貿易,賺取兩地的價格差額。
離開家鄉,16、17歲孤身到廣州讀高中,展開他記憶中最開心的讀書與開拓生意時期:「那時福建有個集團想買20部豐田麵包車,不知道他們為甚麼那麼相信我,一張200萬的匯票就這樣交給我,我也膽粗粗為他們走了一趟海南,後來又去湛江,把麵包車買回來。」憶及此事,他眼放異彩,彷彿又回到自己押著20部車浩浩蕩蕩駛回廣州的日子。
來港遇「貴人」 深感幸運
生意由廣州做到深圳,再來到香港,許智明坦言自己是幸運兒,得到曾憲梓、徐四民及莊世平等人的幫助,無私地把他們多年累積的各種資源奉上:「有他們的幫助,我融入香港的速度自然比其他人快。」
許智明簡歷
主要商業職務:
中聯石油化工國際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光彩農業集團國際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馬達加斯加石油國際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馬達加斯加能源國際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主要社會職務:
全國政協委員
國際學術委員會和平安全發展委員馬達加斯加共和國駐港名譽領事
香港特區太平紳士
香港國際投資總商會會長
香港國際扶貧基金會會長
社會榮譽:
聯合國「推動人類和平進步獎」
中國「全國十大扶貧狀元」
中國「光彩事業勳章」
香港特區金紫荊星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