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國穩定有益中國

中國是馬國第二大貿易夥伴,當地商店出售的商品八成是中國貨。

《亞洲週刊》(作者:毛峰)

2009年03月01日

 

非洲島國馬達加斯加出現動盪。躍升為馬國第二大貿易夥伴的中國如何應對引人注目。馬國駐香港名譽領事許智明二月十五日接受亞洲週刊獨家專訪。

許智明表示,近兩年來,中國以實實在在的努力為馬國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受到好評。中馬關係正進入到前所未有的穩健發展期。因此,推動和保持馬國政治經濟和社會的穩定,既有利於馬國人民,也有益於中國。中國為此應該有所作為也可有所作為。

許智明說:「馬達加斯加曾是非洲政治相對穩定、社會治安良好的國家,今天卻失去了固有的穩定與和諧,作為馬國駐香港的名譽領事,我感到十分惋惜。」許智明認為,作為一個民主國家,存在不同政見和政治紛爭是很自然的。但一國總統經全民直接投票選舉產生,現總統拉瓦盧馬納納的合法性也是不容置疑的。現在非洲國家都不承認以暴力或武力方式實現政府更迭,馬國民衆也不願意在非民主程序中導致國家產生混亂與社會動盪。許智明說:「現在聯合國和非盟等組織已參與到馬國的政治斡旋。我相信馬國政府與反對派可以通過和平方式解決政治紛爭等問題,避免再度發生流血暴力事件,早日恢復穩定,重現昔日的和平與安寧。」

作為香港國際投資總商會會長、香港上市公司中聯石化董事長的許智明,在積極履行馬國駐港名譽領事的職責中,還不斷加大對馬國的投資力度。他不僅收購了馬國第二大商業銀行的主要股份,還購買了二萬公頃土地實施扶貧專案,發展經濟型作物,改善當地農民的貧困生活。同時還購買了馬國的油田,投資開發,鋪設油管,籌建煉油廠。

談到此次騷亂是否會對其投資專案造成影響時,許智明說,他在馬國投資開採的油田與同在鄰近從事開採的美國埃爾森石油公司、法國以及英國的石油公司一樣,建設作業沒有受到影響,進展順利。

只是設在首都塔那那利佛的辦事處二月七日遭劫,鐵門被撬,門窗被砸,有四台電腦和幾箱茅台酒以及三千多美元現金被掠走。另外,據中國駐馬國大使館統計,在首都的一些華人經營的商店也遭到掠劫,華商損失估計達二千多萬人民幣。中馬關係在兩年多前曾遭遇風波。因中方在馬國的建築工程公司「豆腐渣」修橋築路行為以及中方有關部門遲遲沒有落實中國領導人對馬國承諾援建項目,導致馬國總統盛怒之下突然拒見當時訪馬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紀委書記吳官正。在此關鍵時刻,許智明積極斡旋,化解風波。亞洲週刊對此作了全面報道(詳見本刊二零零六年第三十八期),這引起了中南海的震驚與重視。在胡溫的直接過問和部署下,中國對非關係隨之發生了根本性轉變,昔日非洲盟友的政經關係獲得了顯著加強。隨之,中國一度失信於馬國的幾大工程悉數迅速開工並加快了建設落實。據了解,中國主席胡錦濤承諾援建的水泥廠專案,在國家貸款八千萬的支持下,由中國「民企水泥大王」的曙光集團負責投資興建並於去年六月二十五日正式投產。中國總理溫家寶承諾為馬國援建現代化國際會議中心專案,也由安徽外經集團快馬加鞭地負責承建,並於去年六月十九日落成並正式移交給馬國。該中心佔地四公頃,建築面積近一萬平方米,除擁有一千個座位的主會議廳外,還有四個小會議廳和多功能廳、獨立的新聞中心和餐飲區。今年七月的非盟首腦峰會將在該會議中心舉行。為使馬國能開好此次非盟峰會,同時也展示中國對非盟的重視,中國還額外投資建設了五十六套總統別墅、一個四星級酒店以及物流中心等。此外,應馬國總統拉瓦盧馬納納基於消除學生間貧富不均而導致意識差異而請求中方援助贈送全國小學生統一校服的專案,也在中國領導人的重視下,於零七年提前四個月全部製作成衣並贈送運抵到馬國。

許智明對亞洲週刊說,近兩年來,中國對非關係包括對馬國的援助重視史無前例,僅中國對馬援助一項就從二零零六年前五年總共只有七千多萬元人民幣激增到目前的五億多元,中馬關係穩健發展也進入了前所未有的「新天地」。馬國現八成多日用品來自中國,兩國的經貿合作開始從日用品向礦產等資源方向推進。中國五礦已在馬國投資開採鎳礦,中國武鋼積極投身馬島開發鐵礦,而馬國也已經把最大的國營糖廠轉包給中國成套總公司管理經營。馬國總統拉瓦盧馬納納不僅親自出席了水泥廠和國際會議中心的落成典禮,還在講話中表達了加強中馬合作夥伴關係的強烈願望,稱讚中國援建馬達加斯加的現代化國際會議中心「終於圓了馬國近半個世紀的夢」。許智明認為,中馬關係從未像今天這樣緊密。中國在從傳統工業向現代化工業的發展急需大量資源,也面臨產業升級,資源豐富但產業落後的馬國不僅可以成為中國企業走向非洲的投資大本營,也可成為中國產品繞開貿易壁壘進入歐美市場的最佳通道。同時這也是落實新時期中國對非戰略的重要一環。因此,維護和保持馬國的政治經濟穩定和社會安定,對中國無疑十分重要。

 

马岛骚乱喋血背后的政治角力

《亞洲週刊》(作者:毛峰)

馬達加斯加爆發嚴重騷亂,反對派以「反獨裁」為名率領群眾衝擊總統府,總統衛隊開槍,二十五人喪生,二百餘人受傷。流亡法國的前總統支持國內反對派,試圖將民選總統趕下台。聯合國、非盟大力斡旋,啓動雙方對話。

被称为非洲牛之王国的马达加斯加近期爆发了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政治顶牛」,反对派领导人拉乔利纳以反对现总统拉瓦卢马纳纳独裁为名,发动「政变」,在自封「总统」和自行组建「过渡政府」后又试图「接管国家政权」而率众冲击总统府。总统卫队在划线警告无效的情况下向涌入的反政府示威者开枪,混乱中造成至少二十五人丧生,二百余人受伤。大规模骚乱和流血冲突事件震惊国际社会并引发高度关注。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强烈呼吁马国政府和反对派双方保持克制,通过对话,以和平手段消除分歧,解决争端。联合国、非洲联盟等四支国际调解组织也相继进入马国展开斡旋。对立双方在该国教会组织下启动对话,但两大阵营立场依然迥异,僵持中如何化解政治危机的前景仍扑朔迷离。

马达加斯加为非洲之最大岛屿,隔莫桑比克海峡与非洲大陆相望,也是印度洋上最具战略地位之国。一九六零年独立前为法国殖民地。现总统拉瓦卢马纳纳在一九九二年举行的首次全民直接普选中击败了亲法的前总统拉卡拉齐而成为马国历史上第一位民选总统,二零零六年获得连任。尽管如此,流亡法国的前总统拉卡拉齐仍一直在背后支持国内的反对派试图将拉瓦卢马纳纳「拉下台」。此次马国爆发大规模政治骚乱与流血冲突,实质上还是亲法势力的前总统与现总统政治较量的延续。站在背后鼓动自立为「总统」的反对派领导人拉乔利纳夺权的操舵手依然是前总统拉卡拉齐。

现年三十四岁的拉乔利纳于二零零七年十二月以无党派身份竞选力克执政党推荐的候选人,出任首都塔那那利佛市市长。同时他凭借其自办的维瓦电视台及电台,利用马国有相当数量的人接受法国教育,喜爱法国音乐的特点,通过大量播放法国歌星等节目吸引观众,不断扩大其政治影响力。去年年底,拉乔利纳利用其电视台播放了前总统拉卡拉齐的讲话,煽动民众对政府的不满,抨击总统为自己家族企业谋私等等。现总统拉瓦卢马纳纳因此下令关闭了这个反对派的私营电视台,埋下了双方政治大对决的火种。

而直接引发这场政治纷争导致「政变」骚乱的催化剂,则是今年一月中旬,以现总统为首的执政党依靠占绝对多数议席而在议会通过了宪法修正案和政党法。该宪法修正案规定,总统候选人必须以政党代表或成员而不能以无党派候选人身份参加选举。政党法则规定,政党必须在全国有代表性,每年必须举行一次年会,并定期举行党代表大会,否则将被视为非法。这两项法案,犹如釜底抽薪,彻底阻断了无党派的拉乔利纳进军总统之路。但同时又使原来一般散沙的在野党汇聚团结到了拉乔利纳周围,激化了与执政党的对立,也壮大了反对派的声势和力量。

今年一月二十六日,反对派领导人拉乔利纳通过其广播电台,宣称邀请到了法国四位著名歌星来马岛,在首都独立大道广场举行演唱会,这自然吸引了大批十分爱好与痴迷法国歌星的民众。当天集会因此汇聚了约二十万人。然而由于这些法国歌星被马国政府采取的拒绝入境措施而难以来到现场,导致冒着炎热从各处赶来的民众大失所望,怨气冲天。反对派组织乘势煽动点火,号召民众抗议政府独裁专制,遂形成了冲砸政府电视台,抢劫总统家族超市以及部分在马华人经营的商店等骚乱,打砸抢烧还迅速蔓延到全国其它城市。拒马国军方发布的公告称,自一月二十六日起,全国共有十二个城市爆发了持续数日的骚乱,造成全国共有七十六人死亡,八十六人受伤。总统拉瓦卢马纳纳家族在全国各地经营的十五家连锁超市全部遭到洗劫并被放火烧毁。另外还有四十八家由华人、印度人和马达加斯加人等经营的商店商场遭抢,有部分遭人为纵火。

随之,时任首都塔那那利佛市长的反对派领导人拉乔利纳公开宣布要接管国家政权。执政的拉瓦卢马纳纳总统因此在二月三日宣布解除拉乔利纳的市长职务。双方对立的矛盾更趋激化并直接升级到暴力流血冲突。

二月七日,自己宣布出任「总统」的拉乔利纳集结了二万多名示威者举行集会,他在集会上任命了「过渡政府总理」及多名部长,随后他呼吁示威者去「占领总统府」。情绪激昂的示威者随即向总统府进发,总统府卫队为了阻止示威者进入,划出了三道警戒线。在双方对峙约一个小时后,示威人群突然出现骚动,开始冲破警戒线而试图闯入总统府。总统卫队遂向一些爬上围栏的示威者开枪,造成了马国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流血冲突事件。据悉,这一事件造成了至少二十五人死亡,二百多人受伤。其中不少人是因为枪响后引起的极大混乱和溃逃而相互挤踩死伤的。

马达加斯加政治骚乱升级为流血冲突受到国际社会严重关注。联合国、非洲联盟、美国等纷纷表示,不赞成马国反对派非法另立政府的行为,呼吁政治纷争的双方保持克制,通过和平手段,解决争端。联合国主管政治事务的助理秘书长门克里欧斯、法国外交部国务秘书阿兰、非洲联盟特别代表埃西以及由科摩罗、毛里求斯、塞舌尔、法国和法属留尼旺代表组成的国际调解团先后来到马国展开斡旋,帮助马国寻求摆脱当前政治危机,尽快平息社会动荡。

据亚洲周刊了解,在四大调解力量的努力和马达加斯加教会力量的压力下,作为政治对立双方的马国总统拉瓦卢马纳纳和反对派领导人拉乔利纳均同意展开建设性对话。现总统也已同意撤销对拉乔利纳的逮捕令,反对派领导人则同意放弃前往政府部门「接管权力」的抗争升级行动。另外,在马国教会组织支持下,政府代表和反对派代表已先后进行了多轮秘密会谈。虽然双方均同意停止采取可能直接引发暴力冲突的行动,但在政治立场上的对立与纷争依然颇为尖锐。因此,在僵持与对话交织中,解决这场重大政治危机仍存在着三大可能性。其一是在教会和军队的暗中支持下,现任总统仍以强势向反对派作出有限的让步,如修改政党法等法案,改变总统家族垄断经营等,以减弱反对声浪,保持执政。二是在教会和军队的压力下或外国政治势力力挺反对派的情势中,逼迫现总统辞职。全国提前进行大选,产生新的国家领导人。三是借鉴「肯尼亚模式」,寻求政治对立双方在执政舞台上的妥协,即拉瓦卢马纳纳继续担任总统,而反对派领导人拉乔利纳则出任总理,形成一定的政治制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