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危為機許智明當華「外交大使」東方日報

【記者:張美鳳報道】

27/12/2007

中國經濟高速發展,極度渴求石油,中國油公司在世界多國投資採油,卻引發當地人仇恨,多次有中國員工在海外被綁架甚至被殺。有本港石油巨頭批評,不少中國油公司不尊重產油國文化,引發種族仇恨,應該反思。石油與政治關係千絲萬縷,產油國亦成為各國外交的角力場,在當地投資的港商亦免不了成為中國的「外交大使」,協助改善中國與產油國關係。

油田面積大如兩個台灣

本港上市公司、中聯石油化工國際有限公司在非洲擁有相當於兩個台灣面積油田,該公司主席許智明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中國油公司在非洲聘請員工時,竟要求非洲人會說普通話,不少非洲人為工作被迫學普通話,但心里充滿仇恨。他又指出,在一些伊斯蘭國家,有中國油公司無視伊斯蘭教徒不吃豬肉的習慣,中國員工不但在當地人面前吃豬肉,更要求當地員工親手屠宰生豬,令他們心生怨恨。更曾有非洲朋友向他指出,「我知道有中國人與我們握手後會洗手,以為我們患愛滋」。

馬達加斯加共和國國家森林公園的美麗風光。

許稱,該等行為令當地人仇視中國人,一旦有生活困難,就會 劫、謀殺或綁架中國人,當地人卻鮮有綁架英美油公司員工,因這些公司並無嘗試改變當地文化,「中國公司應該反思,問自己(為何被仇視)」。

尊重非洲宗教文化習俗

中聯石化在非洲馬達加斯加、乍得及蘇丹均擁有油田,許智明指,其公司尊重當地文化,員工以當地人為主,不會要求他們會說中文;在蘇丹及乍得這些伊斯蘭國家,更不會要員工屠宰生豬,故其公司轄下的中國員工從未在當地遇事。

不過,他亦承認,在局勢不穩的地方投資,仍有一定危險,他○六年在乍得南部反政府武裝力量活躍地區視察油田時,有人在背後 放冷槍,幸未被擊中。當地局勢不穩,他決定擱置乍得石油開發計劃。中國被國際社會指因石油利益縱容蘇丹政府的種族滅絕行為,中國目前參與聯合國在當地的維和行動。蘇丹是多國利益集中點,中國在蘇丹有大量投資,在當地亦有投資的許智明提醒在當地的中國企業應小心,因國際壓力及當地人思想受衝擊,中國人可能因此要付出代價。

促成湯加乍得與華建交

許智明強調投資與政治分開,但石油行業無可避免牽涉外交政治。他自己就多次充當中國「外交大使」,協助改善中國與非洲及太平洋國家的關係。他稱,在這些國家投資時,自然希望該國與中國關係良好,並透露他與太平洋島國湯加的國王及非洲乍得的總統之子稔 熟,曾通過此關係協助促成該兩國與台灣斷交,再與北京建交,期間,台灣當局亦曾派人接觸他。不過,他指,當年與他接觸的兩名人士均已死於非命,故他現時亦需加強個人保安。

湯加王國國王陛下陶法阿豪‧圖普四世(右)在首都努庫阿洛法親切接見許智明博士太平紳士(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