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中國引發能源危機是杞人憂天

―――訪全國政協委員、香港國際投資總商會會長許智明

新華社香港9月7日電
新華社記者:李大宏

許智明多年來利用香港國際投資總商會的平臺,發揮企業家的優勢,促進中國與世界的溝通,在國際上成功扮演了民間外交的角色。

日前,新華社記者在許智明位於香港信德中心的辦公室裡採訪了他。

許智明說,在許多人樂見中國發展的同時,西方列強則千方百計地製造麻煩。因此,在國際上廣交朋友,多做解疑釋惑工作,盡可能爭取國際社會的同情和支持,非常重要。

比如,俄羅斯朋友告訴他,西方媒體關於中俄在資源合作方面連篇累牘的負面報道,引起俄羅斯一些學者的擔心。許智明告訴他們,每當中國向前發展或國內外環境有利時,國際上總有個別人會發出聳人聽聞的預言。“中國威脅論”、“中國發展摻水論”等等,都是試圖孤立中國、遏制中國發展。

香港國際投資總商會會長許智明博士在香港會所熱情接待俄羅斯建築企業家代表團,介紹了中國開放改革二十多年來取得的輝煌成就。

 

許智明說,我請他們放心,中國將用事實來讓全世界信服。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前夕,美國時任國務卿艾奇遜曾預言,中國人口太多,沒有一個政府能解決他們的吃飯問題,中國政府也不例外。結果怎樣呢?中國用不到世界10%的耕地養活了世界22%的人口,創造了依靠自己力量使人民豐衣足食的奇蹟。上個世紀90年代初,蘇聯解體,又有人預言,中國定會步其後塵。然而,中國至今仍巍然屹立於世界的東方。現在,又有人預言中國即將觸發能源危機,結果也將証明是“杞人憂天”而已。

許智明說,前不久,他到俄羅斯參加中俄友好、和平與發展委員會年會,針對有關疑慮和提問,他強調說,俄羅斯向中國出口石油,其實是俄石油“國際化”出口。中國目前已經是“世界工廠”,全球500強企業以及許多國家的大企業在中國都有工廠並消耗能源。也就是說,中國所增加的能源的消耗,不單是中國企業,而且更多的是國際企業消耗所造成的。因此,中國很難依靠有限的資源,來承擔國際企業能源消耗的社會責任。

在考察日本期間,許智明博士(左)獲日本首相福田康夫(右)在首相府親切接見。

必須指出的是,日本從國外輸入原油,服務的對象則狹隘得多,僅僅為日本企業服務。因為日本是單一的社會體系,其社會資源包括能源、交通等,基本上都由本國企業壟斷,不對外招標的,而中國的許多領域外國企業都可以投資。所以,將對華出口能源與對日輸出能源“同日而語”,是錯誤的。許智明說,他高興地看到,許多朋友都贊同他的說法。

許智明介紹說,目前已有多個非洲和太平洋國家同香港國際投資總商會進行了富有成效的合作。馬達加斯加總統、湯加國王等多次到香港和內地訪問,歡迎總商會的會員到他們國家投資﹔同時,總商會也聯合內地國有和民營企業一道“走出去”,特別是在能源方面同有關國家互利合作。

他高興地說,通過投資和宣傳,有關國家的領導人和工商界朋友都由衷感到,中國的和平發展,對他們是機會而不是威脅。他表示:“我非常願意扮演推動世界瞭解中國的使者角色,這比我做成生意更開心。”